时间: 2025-05-06 00:25: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0:25:45
金椎碎铜仙,火窑烧石佛。
天子问生灵,生灵消鬼卒。
天上光明光,无屋照突兀。
愿照屋下坎,再照坎中骨。
金锤击碎了铜制的仙人像,火窑中烧制着石佛。
天子询问众生的苦难,而众生却消失如同鬼卒。
天空的光明照耀着大地,却没有屋子照亮那突兀的山丘。
我希望能照亮屋下的坎坷,再照亮坎中埋藏的骨骸。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在表达对生灵苦难的思考时,结合了古代对生死的哲学观念,反映了对社会不公和人道关怀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杨维桢(1280年-1350年),元代诗人、书法家。他的作品多描绘社会现实,饱含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风格清新、意象独特。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元代末期,正值社会动荡之时,作者对生灵的苦难深感忧虑,因而写下此诗以表达对众生的关怀与思考。
《问生灵》通过生动的意象与深刻的哲思,展现了作者对生灵命运的深切关注。诗开头以“金椎碎铜仙,火窑烧石佛”引入,象征着对传统宗教和信仰的质疑与反思,暗示着社会现实的残酷。接下来的“天子问生灵,生灵消鬼卒”则揭示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隔阂,天子的询问并未能触及生灵的真实苦痛,反而显得无力与苍白。
“天上光明光,无屋照突兀”一句,表现了天上光明的普遍性与大地上的荒凉,光明未能惠及到每一个角落,暗示了社会的不公与人们的无奈。最后,诗人希望能“照屋下坎,再照坎中骨”,表达了对被遗忘者的深切同情,愿意揭示那些被埋藏的苦难与历史,展现出对生命的尊重与对人道的呼吁。
整首诗在情感上充满了对生命的悲悯与对社会的深刻反思,使人们在感受诗歌美的同时,也引发对现实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生灵苦难的关注,展现了对社会不公的批判与对生命的尊重,表达了诗人对人道关怀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金椎碎铜仙”中“金椎”象征什么?
A. 财富
B. 权力
C. 传统
D. 自由
诗中“生灵消鬼卒”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绝望
C. 怀念
D. 愤怒
诗人希望“照屋下坎”的原因是什么?
A. 光明普照
B. 关心弱者
C. 祈求幸福
D. 追求真理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