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20: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20:20
西河 长城怀古
作者: 杨玉衔 〔清代〕
形势地。秦关百二雄峙。燕头晋腹尾皋兰,龙蛇陆起。
窥边猎火燎平原,黄沙红入无际。
饮马窟,罴冢是。安危钧发悬系。
旌旆影靡鼓声沈,坏云崩垒。
障亭落叶扫秋风,夜潮呜咽渝水。
马茶见说久互市。甚渝盟一蹴千里。
锁钥丸泥何世。怅关门牝铁宵飞,
空说鞭石移山,渔歌里。
这首诗描绘了长城的雄伟和历史的沧桑。诗人在开头提到秦关的险要,形容百二山峰如雄狮般矗立。接着,燕国的北端和晋国的中央,以及皋兰山脉,宛如龙蛇般蜿蜒起伏。诗人还描述了边疆的猎火映照着辽阔的平原,黄沙与红色交融,仿佛无尽的荒野。
接下来的几句提到饮马的地方及熊的坟墓,象征着安危与命运的悬挂。旌旗的影子随风飘荡,鼓声沉沉,似乎在诉说着过往的辉煌与悲壮。
秋风扫落叶,夜潮哀鸣,渝水潺潺流淌。诗人提到久闻马茶市的繁荣,以及盟约的千里之行,感叹历史的沧桑与变迁。最后,诗人在关门的时光里感慨万千,空谈鞭石移山的壮志,尽在渔歌的轻吟中。
杨玉衔,清代诗人,作品多以古风、豪放著称。其诗多反映社会变迁、历史沧桑及个人情感。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历史变迁之际,诗人借长城的壮丽,表达对历史的怀古情怀与对未来的思考。
这首《西河 长城怀古》通过描绘长城及其周边的自然景观,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情感寄托。诗中运用丰富的地理意象,如“秦关”、“燕头晋腹”,不仅描绘了壮丽的山河,还引发读者对古代战争与和平的联想。
诗人在细腻的描绘中,流露出对历史变迁的无奈和对安宁生活的向往。特别是“饮马窟,罴冢是”,通过对具体地形和动物的描写,增强了历史的沉重感与现实的紧迫感。
在情感表达上,诗人既有对历史的缅怀,又有对未来的思考,整体营造出一种悲壮而又深邃的氛围。诗的最后几句,回归到个人的情感,体现了对生活的感慨与无奈,最终在渔歌的轻吟中,留下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不仅是对长城的赞美,也是对历史、命运和人生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以长城为背景,表达了历史的沧桑、对安宁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命运无常的思考。诗人在雄伟的自然景观中,思索个人与历史的关系,展现出深刻的哲理和情感。
诗中提到的“秦关”象征什么?
诗中“夜潮呜咽”表现了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