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春曲 其一》

时间: 2025-05-04 10:41:49

诗句

春天不雨亦不晴,杨花飘尽池萍生。

庭鸟雏成巢燕瞑,惟有杜鹃啼到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41:49

原文展示:

春天不雨亦不晴,杨花飘尽池萍生。
庭鸟雏成巢燕瞑,惟有杜鹃啼到明。

白话文翻译:

春天既没有下雨,也没有放晴,杨花随风飘散,池塘里的浮萍开始生长。庭院中的小鸟已经筑好了巢,燕子也在昏睡,唯有杜鹃的啼叫响彻到天明。

注释:

字词注释:

  • 不雨亦不晴:既没有雨,也没有晴天,形容天气阴沉。
  • 杨花:指杨树的花,春天时随风飘落。
  • 池萍:指池塘里的浮萍,是一种漂浮在水面的植物。
  • 庭鸟:指院子里的鸟。
  • :小鸟的幼体。
  • 燕瞑:燕子在昏暗中入睡。
  • 惟有:只有、唯独。
  • 杜鹃:杜鹃鸟,以其清晨的啼鸣而闻名。

典故解析: 杜鹃鸟在古诗中常常象征着哀伤和春天的声音,其啼叫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常与离别、思念等情感相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1311-1375),字伯温,号千里,元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政治家。他的作品多以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为题,风格清新自然,常有哲理性思考。

创作背景: 《春曲 其一》创作于元代春季,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自然环境与人们的生活状态。诗中描绘的春天气候变化,象征着生命的复苏和生机,也暗含着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细腻的观察和清新的笔触,展现了春天的独特气息。开篇“春天不雨亦不晴”,以对比的方式揭示出春天乍暖还寒的天气特征,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接着“杨花飘尽池萍生”,生动地描绘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杨花随风飘落,池塘里的浮萍悄然生长,既显示出春天的变化,也传达了一种生命的无常。

“庭鸟雏成巢燕瞑”,描绘了鸟儿在庭院中安静栖息的场景,展现了春日的宁静与安详。最后一句“惟有杜鹃啼到明”则将诗意推向高潮,杜鹃的啼鸣穿透了春夜的静谧,象征着对春天的思念与惆怅,同时也引发读者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既悠然自得又略带伤感的情感,使人沉浸在春天的气息中,感受到生命的流动与变化。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天不雨亦不晴:描绘了春天时节的阴郁天气,暗示一种情绪的低落。
  • 杨花飘尽池萍生: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表现春天的生机与无常。
  • 庭鸟雏成巢燕瞑:这里展现了生命的延续和宁静,鸟儿的安睡象征着一种安详的生活状态。
  • 惟有杜鹃啼到明:杜鹃的啼鸣是唯一的声音,传达出孤独与思念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杜鹃”象征思念与哀伤。
  • 拟人:鸟儿“雏成巢”表现出生育的自然过程。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音乐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春天的景象展开,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生命的思考,表达了春天特有的生机与哀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天:象征新生与希望。
  • 杨花:代表春天的柔弱与无常。
  • 池萍:象征生命的顽强与韧性。
  • 杜鹃:代表离别与思念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刘基
    D. 白居易

  2. 诗中哪种天气被描绘为“既不雨也不晴”? A. 冬天
    B. 春天
    C. 夏天
    D. 秋天

  3. “惟有杜鹃啼到明”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快
    B. 哀伤
    C. 平静
    D. 喜悦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
  • 《夜雨寄北》——李商隐

诗词对比:

  • 《春晓》:描写春天的生机盎然,表现出乐观向上的情绪。
  • 《春曲 其一》:则更注重于春天的细腻与忧伤,体现出对生命流逝与自然变化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元代诗词研究》
  • 《古诗文阅读与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题诗禅方丈 赠叶一山 群羊踏菜畦戏作 赠厉白云上人 和梅君遇退閒 德清孙氏和乐秀明堂 道士号庭梅为赋此 倒撑鱼船上滩图 大水后得雪 大水后得雪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蕨攗 舞开头的成语 食字旁的字 酒饵 麒麟楦 楚楚不凡 宝盖头的字 为国捐躯 社稷臣 先小人后君子 孤鸾照镜 汇粹 克字旁的字 斗字旁的字 盐梅相成 自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