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53: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53:11
诗词名称: 次韵和王文明雨中杂兴四首 其四
作者: 刘基 〔元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青冥不可见,朱夏巳无多。
云木光浮没,川原气荡磨。
荒芜一将略,浩汗五湖波。
去去沧浪水,君听鼓枻歌。
白话文翻译:
青天深邃看不见,红色的夏季已经不多了。
云雾在树木间浮沉,河川和原野的气息交织荡漾。
荒凉的景象渐渐显露,滔滔的湖水如汗水般浩荡。
远去的沧浪水,朋友请听那鼓声和桨声的歌唱。
作者介绍:
刘基(1311年-1375年),字伯温,号静庵,元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元末明初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感悟,风格清新脱俗,常常蕴含哲理。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元代末期,正值社会动乱之时。诗人在雨中写作,表达了对自然的独特感受和对人生的思考,体现出一种淡泊宁静的心境。
刘基的这首诗以雨中景象为背景,描绘了季节变迁和自然景观的细腻变化。诗的开头“青冥不可见,朱夏巳无多”,通过对青天和夏季的对比,传达了一种时光流逝的感慨。接下来的几句“云木光浮没,川原气荡磨”,则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中的云树和河原的气氛,营造了一种朦胧而富有生机的画面。
“荒芜一将略,浩汗五湖波”,诗人将大自然的浩瀚与内心的孤寂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表现出他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世浮沉的感慨。最后一句“去去沧浪水,君听鼓枻歌”,则是对友人的呼唤,传达了对未来的期许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见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雨中景象,探讨了时间流逝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了诗人淡泊明志的心境和对友人情谊的珍视。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朱夏”指的是什么季节?
A. 春
B. 夏
C. 秋
D. 冬
“云木光浮没”这一句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
A. 明亮的阳光
B. 雨中的朦胧
C. 晴空万里
D. 冰雪覆盖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刘基的《次韵和王文明雨中杂兴四首 其四》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在描绘的自然意象上有相似之处,但刘基的作品更着重于雨中的细腻感受和内心的思考,而王之涣则更强调壮观的自然景象和人生的豪情。两者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和艺术风格。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的解析和学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刘基的诗作,以及其在元代文学中的地位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