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书叹》

时间: 2025-05-06 02:21:40

诗句

高庙衣冠月出游,中原父老泪交流。

诸公谁效回天力?

散吏空怀恤纬忧。

雨细渔庵晨举网,月明耕陇夜驱牛。

神州克复知何日?

北望飞蓬万里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21:40

原文展示

高庙衣冠月出游,中原父老泪交流。
诸公谁效回天力?散吏空怀恤纬忧。
雨细渔庵晨举网,月明耕陇夜驱牛。
神州克复知何日?北望飞蓬万里秋。

白话文翻译

高庙中人们穿着华丽的衣服,月光下游玩;中原地区的父老乡亲泪水交融。
谁能像古人那样回天复国?那些被任命的官员只是一味怀念忧虑。
细雨中在渔庵里早晨撒网,月光明亮的夜晚在田地里驱赶牛儿。
什么时候才能知道神州大地复兴的日子呢?我向北望去,看到飞舞的蓬草,已是万里秋天。

注释

字词注释

  • 高庙:指高大的庙宇,象征权力或地位。
  • 衣冠:指华丽的服饰,象征身份。
  • 泪交流:指乡亲们悲伤流泪,表达对国家沦陷的哀痛。
  • 诸公:指那些有权势的人。
  • 回天力:指改变天命,恢复国家的能力。
  • 散吏:流散的官吏,失去职务的人。
  • 恤纬忧:指对大局的忧虑和关心。
  • 飞蓬:指秋天随风飘荡的蓬草,象征漂泊和无依无靠。

典故解析

  • 回天:源于古代传说,指能够改变命运或局势的能力。
  • 神州:古代对中国的称呼,象征着国家的整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和散文家。他在其一生中经历了多次政治动荡与国家沦陷,对国家的命运深感忧虑,创作了大量反映爱国情怀的诗词。

创作背景: 《书叹》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分裂、外敌入侵、民众苦难之时。陆游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士人的期待。

诗歌鉴赏

《书叹》是一首充满忧国忧民情怀的诗作,作者通过描绘高庙的奢华与乡民的悲苦,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对国家现状的深切关注与失望。开头两句“高庙衣冠月出游,中原父老泪交流”,通过高庙的华丽与乡亲的泪水形成鲜明对照,突显了统治者的奢靡与百姓的苦难,表现了陆游对社会不公的强烈反感。

接下来的几句“诸公谁效回天力?散吏空怀恤纬忧”则进一步揭示了当时士人对国家命运的无力感和失望,对比古代英雄人物的壮志与当下人们的无作为,表达了对昔日英雄的追忆和对现实的失望。

最后两句“神州克复知何日?北望飞蓬万里秋”,以北望飞蓬象征漂泊与无依,表现了对未来的渺茫与无奈,寄托了陆游对国家复兴的殷切期盼。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展现了陆游作为一位爱国诗人的崇高情怀和深邃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高庙衣冠月出游:描绘出高庙中的人们在月下游玩,暗示他们的奢华与放纵。
  • 中原父老泪交流:转而描写乡亲们的苦难与悲伤,形成鲜明对比。
  • 诸公谁效回天力?:质疑当权者的无能,表达对英雄气概的向往。
  • 散吏空怀恤纬忧:无职的官员只是在空谈忧虑,显示出社会的无奈。
  • 雨细渔庵晨举网:描绘晨雨中渔民日常生活,展现朴实的人生。
  • 月明耕陇夜驱牛:月光下的农耕,反映出勤劳的农民生活。
  • 神州克复知何日?:对国家复兴的渴望与不确定性,表达了深深的忧虑。
  • 北望飞蓬万里秋:飞蓬象征漂泊,表现了对未来的无尽思考。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高庙与乡民的对比,强调社会的矛盾。
  • 象征:飞蓬象征漂泊与无依,表现了诗人的无奈与思考。
  • 排比:多次使用“泪交流”、“怀恤忧”等,增强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深切的忧国之情为主线,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深切关注与对士人责任感的渴求。通过对比高庙的奢华与乡民的苦难,展现了社会的不公与压迫,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与对未来的期盼,体现了陆游作为一位爱国者的崇高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庙:象征权力与奢华。
  • 泪交流:象征民众的苦难与悲伤。
  • 飞蓬:象征漂泊与无依,表现对国家未来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高庙”象征什么?

    • A. 贫困
    • B. 权力与奢华
    • C. 乡民的生活
    • D. 普通百姓
  2. “飞蓬”在诗中意指:

    • A. 美丽的花
    • B. 漂泊与无依
    • C. 丰收的季节
    • D. 自由的生活
  3. 诗人在表达对国家的复兴感到什么?

    • A. 自信
    • B. 渺茫与无奈
    • C. 绝望
    • D. 喜悦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安石的《元日》

诗词对比: 陆游的《书叹》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对民生的关切,但陆游更侧重对士人责任感的期待,而杜甫则更强调个人的悲苦与无奈。两首诗在情感基调与表达方式上各有千秋,但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人们的渴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陆游诗文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精华解析》

相关查询

江行俳体十二首 其八 江行俳体十二首 其七 江行俳体十二首 其六 江行俳体十二首 其五 江行俳体十二首 其四 江行俳体十二首 其三 江行俳体十二首 其二 咏秋海棠 汨流河驿 浣花溪记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花下晒裈 包含等的成语 雪牖萤窗 结茅 齿字旁的字 缃囊 夕字旁的字 霜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易地则皆然 私字儿的字 灵湫 包含耕的成语 独苗 抓尖卖乖 包含除的词语有哪些 耳刀旁的字 赴汤蹈火 打家劫盗 绞丝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