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俳体雪香亭杂咏十二首 其七》

时间: 2025-05-01 02:08:27

诗句

杨柳随风散绿丝,桃花临水弄妍姿。

无端种下青青竹,恰到湘君泪尽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08:27

俳体雪香亭杂咏十二首 其七

原文展示: 杨柳随风散绿丝,桃花临水弄妍姿。无端种下青青竹,恰到湘君泪尽时。


白话文翻译: 杨柳在风中飘散着绿色的丝条,桃花在水边展现着娇美的姿态。无意中种下的青青竹子,正好在湘君泪水流尽的时候生长。


注释:

  • 杨柳:指柳树,象征柔美和春天的生机。
  • 随风:随着风吹动。
  • 散绿丝:柳条轻柔飘动,像是散开的绿色丝线。
  • 桃花:春天的花朵,象征美丽和爱情。
  • 弄妍姿:修饰自己的美丽姿态。
  • 无端:无意中。
  • 青青竹:新种的竹子,象征清新和希望。
  • 湘君:指湘水,典出《楚辞》,湘君常与悲伤的情感联系在一起。
  • 泪尽时:指悲伤到达极点,眼泪已流尽。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元好问(1190-1257),金朝著名诗人、文学家,以其词、诗、散文而闻名,风格多样,极具个性。
  • 创作背景:该诗作成于元好问的晚年,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思索与感悟,常常借用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美丽的结合。诗的开头两句描绘了春天的生机,杨柳和桃花在风中轻舞,展现出一种柔美的景象。然而,诗的转折在于后两句,竹子的无意种植反映出一种生命的延续和希望,却同时暗示着湘君的悲伤。湘君的泪水代表了对往事的怀念与心痛,竹子的生长与她的泪尽形成对比,表达了一种“无情”的自然与“有情”的人心之间的冲突。这种对比使得诗歌显得更加深沉,体现了元好问善于通过自然景物来表达复杂情感的才华。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杨柳随风散绿丝:描绘出柳树在春风中轻盈飘动的情景,传达春天的气息。
    2. 桃花临水弄妍姿:桃花在水边的美丽姿态,增强了春日的浪漫和美好。
    3. 无端种下青青竹:种竹子的行为是无意的,暗示生活的偶然与不确定。
    4. 恰到湘君泪尽时:竹子的生长与湘君的悲伤形成时间上的巧合,引发对情感的思考。
  • 修辞手法

    • 对仗: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层次感。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逝去情感的怀念,体现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杨柳:象征柔情和生命的延续。
  • 桃花:代表美丽与爱情,隐喻人生的短暂与脆弱。
  • 青青竹:象征希望与坚韧,反映出生活的乐观一面。
  • 湘君泪:代表悲伤与怀旧,体现人性的复杂与情感的深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杨柳随风散绿丝”中的“绿丝”指代什么? A. 柳树的叶子
    B. 青草
    C. 河流的波光
    答案:A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湘君”是指__。 答案:湘水

  3. 判断题:这首诗通过描写春天的景物来表达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答案:错误(虽然描写了春天,但也包含了对悲伤的反思)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李白的《月下独酌》、杜甫的《春望》。
  • 诗词对比: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元好问的作品更多地融入了自然元素,而李白则更侧重于个人的孤独情感的表达。

参考资料:

  • 《元好问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用韵答厉辅卿二首 谒金门(寿梦祥) 送客一首送真侍郎 次子有下第韵 严陵道上杂咏七首 对门两绝 阮亨甫寿乐堂澹庵各一首·寿乐 温泉院二绝 奚知县挽诗 招隐三章赠李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秋行夏令 宝盖头的字 吕端大事不糊涂 标队 可同患,难处安 疋字旁的字 非字旁的字 芟繁就简 男女老少 麻字旁的字 说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庸中佼佼 苦中作乐 赏赐无度 榡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车辖铁尽 匕字旁的字 甲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