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念奴娇二十六首 其十五》

时间: 2025-05-09 03:24:58

诗句

古来消夏,有玉箫、金管木兰之枻。

柳屿花汀,随处有、只有闲人难得。

曲院三秋,鉴湖五月,越女无双白。

婀娜碧玉,不妨添写身侧。

君有鸥鹭奇姿,神仙逸气,新注金门籍。

那得科头,箕踞坐、不向瀛洲太液。

粉暑含香,黄扉直夜,同是东华客。

何年买棹,弟兄花里浮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3:24:58

诗词名称: 念奴娇二十六首 其十五

作者: 蒋士铨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古来消夏,有玉箫金管木兰之枻。柳屿花汀,随处有只有闲人难得。曲院三秋,鉴湖五月,越女无双白。婀娜碧玉,不妨添写身侧。君有鸥鹭奇姿,神仙逸气,新注金门籍。那得科头,箕踞坐不向瀛洲太液。粉暑含香,黄扉直夜,同是东华客。何年买棹,弟兄花里浮拍。

白话文翻译:

自古以来夏天消遣的方式,有弹奏玉箫金管和木兰舟的乐趣。柳树和花洲的水边,随处可见的都是悠闲的人,然而真正的闲人却难得可遇。曲院在秋天,鉴湖在五月,越女的美丽无人能及。她的婀娜身姿,不妨让我在一旁添写几笔。你有如鸥鹭般的奇特姿态和神仙般的逸气,刚刚在金门一带留下了名声。哪里能得空闲,像个闲人般坐着不去向瀛洲和太液?夏日炎炎,花香弥漫,黄昏时分,正是东华的客人。何年我才能买舟,和弟兄们在花丛中轻轻荡漾?

注释:

  • 玉箫金管:指古代乐器,象征优雅的音乐。
  • 木兰之枻:指木兰舟的桨,寓意舒适的夏日游玩。
  • 越女:指越国的女子,古代传说中以美貌著称。
  • 金门籍:金门是地名,这里指的是某种文人雅趣。
  • 科头箕踞:描述一种随意的坐姿,强调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
  • 东华客:东华是指东华山,象征着隐逸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蒋士铨是清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常常融入个人的生活体验。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文人雅士追求闲适生活的时期,表达了诗人对夏日游玩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融合了自然美与人文情怀,展现了诗人对夏日的热爱以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开头提及古人消夏的方式,营造出一种悠闲宁静的氛围,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盛夏的美丽画卷中。随着诗句的推进,柳屿花汀的描写使人感受到自然的生机,悠闲的人们则暗示了生活的从容与舒适。诗中提到的越女,代表了美与优雅,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转向对个人经历的思考,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生活的憧憬。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诗人传递了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整首诗在语言上优雅而流畅,意境深远,展现了清代文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古来消夏,有玉箫金管木兰之枻:追溯古人消夏的乐趣,表达对古典文化的崇敬。
  • 柳屿花汀,随处有只有闲人难得:描绘自然景色,同时暗示真正的闲适生活并不容易获得。
  • 曲院三秋,鉴湖五月,越女无双白:营造出四季更替的美丽画面,越女象征着绝代风华。
  • 婀娜碧玉,不妨添写身侧:对美人的赞美,渴望能够在她身边。
  • 君有鸥鹭奇姿,神仙逸气:夸赞对方的优雅气质,仿佛神仙般的存在。
  • 那得科头,箕踞坐不向瀛洲太液:表达了一种向往自由的生活态度。
  • 粉暑含香,黄扉直夜,同是东华客:描绘夏夜的美好场景,表达对同道之人的惺惺相惜。
  • 何年买棹,弟兄花里浮拍: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的优雅比作鸥鹭,突出其气质。
  • 对仗:如“曲院三秋,鉴湖五月”,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闲人难得”赋予了悠闲的特质,使其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夏日的景色和闲适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追求自由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柳屿花汀:象征着自然的生机与美丽。
  • 越女:代表着绝世的美与优雅。
  • 鸥鹭:象征着自由与高雅的生活态度。
  • 东华客:隐喻追求隐逸生活的文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越女”象征什么?

    • A) 努力工作的人
    • B) 美丽与优雅的化身
    • C) 忙碌的商人
    • D) 传统的农民
  2. 诗人对“闲人”的描写暗示了什么?

    • A) 闲适的生活不容易获得
    • B) 拥有很多朋友
    • C) 一直在旅行
    • D) 热爱工作

答案:

  1. B) 美丽与优雅的化身
  2. A) 闲适的生活不容易获得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 王维
  • 《水调歌头》 苏轼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之美,渗透着文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 苏轼的《水调歌头》则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两者在意境上虽有差异,但都体现了文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赏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折杨柳 / 和练秀才杨柳 与畹叔编修论诗因属其选裁本朝风雅以挽颓波 会仙山 将抵绣江望城西一带 徐趣园北上过访 赵北口感旧 青县访同年亓暄岩 其二 青县访同年亓暄岩 春暮 题海右陈人集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釆字旁的字 铭旌 惊惶失措 骑马乘舟 腌胙 居心不净 火兵 瞽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谋莫难于周密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采字头的字 韭字旁的字 反犬旁的字 宾客迎门 七损八伤 馬字旁的字 举最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