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脩省斋诗 其八》

时间: 2025-05-02 14:30:19

诗句

审之靡疚,式底于完。

信立愿达,克承克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30:19

原文展示:

审之靡疚,式底于完。信立愿达,克承克安。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经过审慎的思考,没有任何的疚恼,最终达到了完美的境地。信念坚定,愿望能够实现,能够承受并得到安宁。

注释:

  • 审之靡疚:审之,指认真思考;靡疚,意为没有烦恼或疑虑。
  • 式底于完:式,指达到;底,表示最终;完,指完美或圆满。
  • 信立愿达:信,指信念或信心;立,指建立;愿达,意为愿望实现。
  • 克承克安:克,表示能够;承,承载;安,指安宁或平静。

典故解析:

这一诗句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其所表达的思想与道家哲学中追求内心宁静与和谐的理念相呼应。强调内心的信念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吴当是元代的一位诗人,活跃于文人圈中。他的诗歌风格多元,常常结合个人的生活体验与哲理思考,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变迁与人们的内心挣扎。
  •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元代,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文人对个人理想与现实困境的思考愈发深刻。诗人在此背景下,试图通过沉思与内省来寻求内心的安宁与完善。

诗歌鉴赏:

《脩省斋诗 其八》简洁而富有哲理,整首诗通过简短的四句表达了对内心状态的深刻反思。诗中“审之靡疚”的开头,给人一种思考的深度和清晰度,仿佛启示我们在面对生活的困惑时,要保持一种冷静的态度,审视自我,消除内心的疑虑。接下来的“式底于完”,则进一步强调了在经过深思熟虑后,达到内心的完美和圆满。这种追求完美的理想,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信立愿达”一语,展现了信念的力量,表达了只要有坚定的信念,愿望就能够实现。这种信念不仅仅是对外部世界的期望,更是对自我内心的激励。当一个人有了信心,愿望自然会朝着实现的方向发展。最后一句“克承克安”,则是对内心平静的渴望,强调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能够承受生活的种种考验,最终达到一种安宁的状态。

总体而言,诗歌展现了吴当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它不仅是对个人修养的追求,也是对社会动荡中人们心灵的启发,激励人们在困境中保持信念,追求内心的和谐与安宁。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审之靡疚”:强调思考的重要性,只有经过认真审视,才能减少内心的困扰。
    • “式底于完”:表达追求完美和理想状态的愿望,指向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 “信立愿达”:信心是实现愿望的基础,强调内心的坚定与信任。
    • “克承克安”: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能够承受一切,并最终达到内心的安宁。
  •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结构对称,句与句之间形成呼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复:强调“信”和“愿”二字,表现出诗人对信念与愿望的重视。
  • 主题思想

    •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内心平静与完美的追求,呼唤人们在复杂的生活中保持清晰的思维与坚定的信念。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象征思考与反省。
    • :象征内心的烦恼与疑虑。
    • :象征信念的力量。
    • :象征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审之靡疚”意为: A. 思考后无烦恼 B. 无法思考 C. 总是烦恼

    2. “信立愿达”强调的是: A. 愿望无法实现 B. 信念能实现愿望 C. 信念不重要

    3. 诗中提到的“克承”指的是: A. 承受生活的考验 B. 不愿承受 C. 轻松面对一切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反映对内心的思考与情感。
    • 《登高》——杜甫,表达对生活的深沉思考。
  • 诗词对比

    • 比较吴当的《脩省斋诗》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均探讨内心的思考与情感,但吴当更侧重于信念与理想的实现,而李白则更强调对故乡的思念和个人情感的流露。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选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人心态研究》

相关查询

登上封三绝 其二 遣兴 和李教授摅游溪阻风 醉蓬莱 月下悼蟾姊 枯棘双禽 寄黄子衡 夜闻子规 偈颂一百三十三首 其四十九 访陈校理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一九六 刘文正公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雁杳鱼沉 喉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技改 大字旁的字 包含藉的成语 茔竪 礼轻人意重 联合战线 寒灰更燃 福星高照 昂然自若 亅字旁的字 耂字旁的字 一无长物 包含胥的词语有哪些 三点水的字 细批薄抹 衣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