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42: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42:41
寄黄子衡
作者: 朱熹 〔宋代〕
远宦去乡井,终日无一欢。
援琴不能操,临觞起长叹。
我友客京都,肃肃云天翰。
别去今几时,各在天一端。
有酒不同斟,中情谁与宣。
裁诗一问讯,重使心思传。
我远离故乡,奔波在外,整天没有一丝欢愉。
即使想弹琴也无法下手,面对酒杯只得长叹。
我的朋友在京都,处于高远的云端。
我们分别已经有多久,各自在天涯两端。
虽有美酒却无法共饮,心中的情感又向谁倾诉呢?
我写诗寄托思念,希望借此传达我的心意。
作者介绍:朱熹(1130-1200),字仲明,号晦庵,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和教育家。他是理学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诗歌清新隽永,常以理性与情感结合为特色。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朱熹身处官场、远离故乡时,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以及身处异乡的孤独感。
《寄黄子衡》是一首抒情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远离故乡、身处异乡的孤独与思念。诗的开头,朱熹以"远宦去乡井"引入,直接表达了他对乡土的思念。接着,诗人通过对琴与酒的描写,表现出内心的无奈与愁苦,"援琴不能操,临觞起长叹"的句子,展现了他虽有美好物件但无法享受的失落感。
诗歌的后半部分,朱熹提到朋友在京都,"肃肃云天翰"不仅展现了友人的高雅气质,也暗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羡慕与敬仰。分离的时光与空间,"各在天一端",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可奈何的距离感。最后两句以"有酒不同斟,中情谁与宣"和"裁诗一问讯,重使心思传"结束,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与情感寄托,诗人希望通过诗歌将自己的情感传达给远方的友人。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故乡的怀念,反映了身处异乡的孤独与无奈。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援琴”意指什么?
诗人对友人的思念通过什么方式表达?
诗中“各在天一端”表达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对比,朱熹的《寄黄子衡》更加内敛,侧重于内心的思念与孤独,而李白则更加强调豪情与饮酒的放纵。两者在表达情感上各有千秋,反映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与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