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30: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30:01
水调歌头冬至,同行台王子勉中丞,韩君美
云黯雾树,秋潦净寒潭。
徘徊子隐台下,不见旧书龛。
鹿苑空余萧寺,蟒穴谁传郗氏,聊此问瞿昙。
千古得欺罔,一笑莫穷探。
俯秦淮,山倒影,浴层岚。
六朝城郭如故,江北到江南。
三十六陂春水,二十四桥明月,好景入清谈。
未醉更呼酒,欲去且停骖。
冬至时节,我与王子和韩君一同游玩。
云雾朦胧,秋水清澈的寒潭映入眼帘。
我在子隐台下徘徊,找不到那本旧书龛。
鹿苑依旧空旷,萧寺沉寂,谁能传承郗氏的诗篇呢?
不如来此向瞿昙请教一番。
千古事物令人迷惑,轻松一笑又能探寻真相。
俯瞰秦淮河,山影倒映其中,细雨冲洗着层层雾霭。
六朝的城郭依旧如昔,江北的水流向江南。
三十六个水埠春水涌动,二十四座桥下明月皎洁,
美景融入了我们的闲聊。
未醉先叫酒,想要离去却又停下马来。
白朴(约1226-1301),元代杂剧作家和诗人,字子华,号白云山人,生于江苏,后世称其为“白氏”。他是元代戏曲发展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以其清新、隽永的诗风而著称。
此诗创作于冬至时节,表现了作者与友人一同游玩、畅谈之情。正值寒冬,诗人感慨时光流逝和人生的短暂,同时也对古代文化的追溯和思考,表现出对自然美景和人文情怀的欣赏。
白朴的《水调歌头冬至》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作品。诗中通过冬至这一时节的背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感悟与人生的思索。开头以“云黯雾树,秋潦净寒潭”描绘出寒冷而宁静的冬日场景,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孤寂的氛围。接下来的“徘徊子隐台下,不见旧书龛”,则隐含着对过去的怀念与对文化的追寻,体现出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诗人通过“鹿苑空余萧寺”和“蟒穴谁传郗氏”的对比,反映了古代文化的失落与传承的困境,同时也引发了对佛教思想的思考,表达了对智慧的渴望。最后的“未醉更呼酒,欲去且停骖”则展示了朋友间的欢愉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表现出一种洒脱与豁达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风光的同时,融入了深刻的哲理思考,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谊以及对古代文化的敬仰,展现出一种诗意的人生哲学。
整首诗以冬至为背景,表达了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思考,展示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古代文化的敬仰,体现出一种哲学性的思考与人文关怀。
“云黯雾树”中“黯”字的意思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鹿苑”是什么的象征?
“三十六陂春水”中的“陂”指的是?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与《水调歌头冬至》(白朴): 两首诗都采用了“水调歌头”的词牌名,表现了对自然的描写与人文情感的交融。苏轼侧重于对月亮的思考和人生感悟,而白朴则更多地描绘了冬季的宁静与对古代文化的追念。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两位诗人在主题和情感基调上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