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10: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10:49
金灯
作者: 卢溵 〔唐代〕
疏茎秋拥翠,幽艳夕添红。
有月长灯在,无烟烬火同。
香浓初受露,势庳不知风。
应笑金台上,先随晓漏终。
疏落的茎在秋天中拥簇着翠绿,幽雅的红色在夕阳下愈加鲜艳。
有明月照耀着长明的灯,烟雾不见,火焰也同样明亮。
香气浓郁刚刚沾染了露水,势头却不知是否在风中摇摆。
想必会在金台之上微笑,先随晨钟的滴漏而终止。
诗中涉及的典故并不明显,但“金台”可以引申为古代宫廷或高官的象征,暗示诗人的身世或理想。同时,诗中对灯火的描写也可能与古代人们对光明和希望的追求相关。
作者介绍:
卢溵,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金灯》创作于唐代,正值中国诗歌的繁荣期,社会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使得诗歌题材更加丰富多样。此诗表现了秋天的宁静与美丽,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金灯》是一首描绘秋天夜晚景色的诗,诗中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秋季的宁静美。诗的开头,疏茎的翠绿与夕阳的红色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秋天的独特魅力。接着,诗人描绘了月光与灯火的结合,既有视觉上的明亮感,又暗含了心灵的温暖与宁静。后两句则通过对香气与露水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氛围,隐含着诗人的感慨与思考。最后一句“应笑金台上,先随晓漏终”,不禁让人思考生命的流逝与时间的无情,诗人似乎在轻声笑对这一切,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流露出对秋天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索。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秋天的赞美与对生命流逝的思考,展现出一种宁静而超然的生活态度。
诗词测试:
诗中的“金台”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无烟烬火同”意指什么?
本诗主要描绘的季节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