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32: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32:50
抢榆那识鹏程远。瞳瞳祇余朱眼。万里培风,千寻择木,未解昂头宵汉。营巢自懒。听传语阴晴,舌端多谩。绣羽华冠,一般文采最堪叹。纱窗午阴思倦。画帘开又掩。人在天半。驿柳沉烟,园花病雨,谁暖谁寒怎判。屏边枕畔。正好梦来时,数声惊断。却比流莺,更无情万万。
这首诗的意思是,白鹤在榆树上栖息,却不知鹏鸟的远大前程。它那明亮的眼睛仅仅是红色的,万里之遥的风景,千寻之高的树木,它仍未能昂首阔步地仰望星空。它懒于营巢,听着天阴天晴的变化,嘴角却多言无实。绣羽华冠的鸟儿,文采出众,令人赞叹。然而,在纱窗的午后阴影下,思绪变得疲惫,画帘一开一合。人正处于半空中,驿站的柳树烟雾缭绕,园中的花朵在雨中凋零,谁又能判断谁是温暖,谁是寒冷?在屏风边的枕头旁,正好梦中时,几声鸟鸣惊断了梦境。与流莺相比,这只鸟更加无情。
作者介绍:刘蘅,近代诗人,作品多涉及自然景观与人情冷暖,风格细腻且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社会变革时期,诗人通过描写鸟类的生活,隐喻人世间的无常与情感的疏离。
《齐天乐·鸠声》通过描写鸟类的生活,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开头两句以鸟的视角出发,表现出一种对未来的渺小与无知,进一步引申至人类的无奈与迷茫。诗中“万里培风,千寻择木”的描写,既是对大自然的赞美,也是对飞翔自由的渴望。接着“营巢自懒”,表现了对生活的懈怠与无力,暗含对现实的无奈和对理想的追求。后面的“纱窗午阴思倦”,则以细腻的描写,表现出人们在生活压力下的疲惫与倦怠。诗句“正好梦来时,数声惊断”,更如梦境般的转折,揭示了人们对美好愿景的向往与现实的残酷。整首诗在意象上交织着鸟类的自由与人类的束缚,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鹏程远”中的“鹏”指代什么?
A. 远大的理想
B. 一种鸟类
C. 美丽的景色
D. 无奈的生活
诗中提到的“营巢自懒”表现了什么情感?
A. 自由
B. 安逸与懒惰
C. 无奈与孤独
D. 对生活的热爱
“正好梦来时,数声惊断”表达了怎样的意境?
A. 梦想的美好
B. 现实的残酷
C. 自由的向往
D.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1. B 2. C 3. 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刘蘅的《齐天乐·鸠声》与李白的《庐山谣》进行对比。两者都在描写自然景象,但刘蘅更多表现了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而李白则充满了对理想的追求与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