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14: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14:45
才向西川涕泗流,凤凰台上又歌讴。
文何掉价颜何厚,语不丢人死不休。
翁仲怨,鸟猿愁,六朝金粉尽含羞。
凄凉最是秦淮月,夜夜揪心照石头。
我刚刚在西川泪流满面,凤凰台上又开始歌唱。
文字为什么变得如此贬值,容颜又为何如此厚重?
语言不怕丢人,宁死不休。
翁仲在怨恨,鸟和猿在愁苦,六朝的繁华已尽,满怀羞愧。
最凄凉的就是秦淮的明月,夜夜照在石头上,让人揪心。
杨启宇,现代诗人,善于运用古典诗词的形式表达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他的作品常常探讨个体情感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
此诗创作于社会动荡的时代,诗人通过对往昔繁华的追忆,表现出对现实的失落感和对美好时光的渴望。
这首《鹧鸪天》通过对比和强烈的情感表达了对昔日繁华的追忆与现实的无奈。开头用“才向西川涕泗流”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的伤感,紧接着在“凤凰台上又歌讴”中又引入了一种矛盾的情绪:在悲伤之余,似乎又有对生活的坚持与乐观。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全诗充满了复杂的内涵。
诗中“文何掉价颜何厚”的自我反思,揭示了当时社会对文学与艺术的贬值,使得诗人的内心愈发感到无所适从。此外,翁仲的怨恨与鸟猿的愁苦,象征着历史的沉重与个人的无奈,传达出一种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生命的无声哀悼。
结尾的“凄凉最是秦淮月”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高潮,秦淮河的月亮照耀着石头,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未尽的故事,令人在月光下感到无尽的惆怅与心痛。整首诗在悲伤中透露出一种顽强的生命力,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切感悟与追求。
整首诗围绕着对往昔的追忆与现实的无奈,抒发了对文化价值贬低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生命中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对痛苦的反思。
诗中“凤凰台”象征什么?
A. 文化与美好理想
B. 乡愁
C. 战争
“翁仲怨,鸟猿愁”中,翁仲代表了什么?
A. 自然
B. 历史的沉重
C. 人的情感
诗人对往昔的态度是?
A. 忘却
B. 怀念与惋惜
C. 轻蔑
在李白的《静夜思》中,诗人同样通过明月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而杨启宇的《鹧鸪天》则更加强调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与文化的反思。两者虽表达相似情感,但侧重点有所不同,李白更侧重个人的思念,而杨启宇则深入探讨社会文化的变迁。
以上内容提供了《鹧鸪天 其三十》的全面解析与理解,助于读者更深入地体会诗歌的内涵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