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6:17: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6:17:53
赋政频年合简求,民情滋欲得公留。虽然湖外私膏泽,须索樊侯入佐周。
这首诗的意思是:经过多年的治理,民众的需求逐渐增加,希望能得到一些公正的关注。尽管湖外的利益往往被私人所占有,但仍然希望能邀请樊侯来辅佐周朝。
廖行之,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擅长诗词,作品多涉及时事与民生。他的诗歌常以政治、社会为主题,反映了对当时社会现象的关注。
《寿湖南汪仓十首》中的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变革时期,民众对政治的关注与需求加剧。诗人通过反映民生问题,表达了对公平治理的渴望,体现了对社会责任的关注。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个时代的民生困境,反映了诗人对社会治理的深切关注。开篇的“赋政频年合简求”便点明了诗人的主题:治理的必要性与民众的期待。诗中提到“民情滋欲得公留”,生动地描绘出当时民众对公正治理的渴望,展示了诗人对民生的深刻理解。
接下来的“虽然湖外私膏泽”,则用对比手法,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与利益的私有化,暗示了当时政局的复杂性。这里的“湖外”不仅是地理位置的描述,更是象征着外部的压力与挑战。最后一句“须索樊侯入佐周”,则是对理想治理的期盼,樊侯作为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象征着理想中的贤能之士,诗人希望能有这样的人才来改善社会现状。
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句间透露出对社会的关怀与对理想治理的向往,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政治责任感与人文关怀。
整首诗表达了对公正治理的渴望与对民众困境的关注,反映了诗人对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与理想。
诗中提到的“樊侯”是谁的象征?
“民情滋欲得公留”中的“公留”意指什么?
诗中“湖外”主要指什么?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