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23:10: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23:10:01
阳春歌
作者: 吴象之 〔唐代〕
帘低晓露湿,帘卷莺声急。
欲起把箜篌,如凝彩弦涩。
孤眠愁不转,点泪声相及。
净扫阶上花,风来更吹入。
在清晨,帘子低垂,露水湿润;帘子卷起时,黄莺的歌声急促。
我想起身弹箜篌,却感到弦音似乎凝结得很涩。
孤独地躺在床上,愁苦无处诉说,泪水滴落,声音相互交织。
我把台阶上的花瓣打扫干净,风儿又把它们吹了回来。
“箜篌”是一种古代乐器,在唐代非常流行,常用来表现音乐的美妙与情感的抒发。诗中提到的“黄莺”,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与生机。
吴象之,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自然景色,风格清新细腻。
《阳春歌》创作于春天,诗人通过描绘清晨的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以及内心的孤独与愁苦。春天象征着生机与希望,而诗人却在这美好的时节中感到孤寂,形成鲜明的对比。
《阳春歌》以清晨的景象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首联“帘低晓露湿,帘卷莺声急”生动地描绘了清晨的湿润与鸟鸣,将读者带入一个清新而又充满生机的春日早晨。接着,诗人想要弹奏箜篌,却感到弦音的凝涩,象征着他内心情感的复杂与无法宣泄。接下来的“孤眠愁不转,点泪声相及”则进一步深化了孤独的主题,孤独的诗人在愁苦中辗转反侧,泪水无声流淌,情感的压抑愈加明显。最后一句“净扫阶上花,风来更吹入”则暗示着尽管诗人努力去清理内心的烦恼,但外界的风却将其再次带入,形成了一种无奈的循环。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的对比,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苦闷,读者不仅能感受到自然的美好,更能体会到诗人深沉的情感纠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情感的流露,探讨了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尽管春天的美好在眼前,但诗人却无法摆脱内心的愁苦,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阳春歌》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吴象之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乐器是?
A. 琵琶
B. 箜篌
C. 古筝
D. 笛子
诗中表现的主要情感是?
A. 快乐
B. 孤独与愁苦
C. 愤怒
D. 希望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对比《阳春歌》,两首诗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春晓》更强调自然的美好与生机,而《阳春歌》则更多地体现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