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临刑赋》

时间: 2025-04-23 14:13:44

诗句

圣主何曾识仲都,可嗟社稷在须臾。

市东便是神仙窟,何必乘舟泛五湖。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4:13:44

原文展示:

临刑赋
作者: 杨损 〔唐代〕

圣主何曾识仲都,可嗟社稷在须臾。
市东便是神仙窟,何必乘舟泛五湖。

白话文翻译:

圣明的君主何曾认识仲都呢?可叹国家的兴亡只在瞬息之间。
市东就有神仙的洞府,何必乘船去泛游五湖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圣主:指明君、贤明的统治者。
  • 仲都:可能指仲尼(孔子),象征有识之士。
  • 社稷:指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 须臾:瞬间、短暂的时间。
  • 市东:市集的东边。
  • 神仙窟:神仙居住的地方,象征理想的境地。
  • 五湖:泛指江湖,象征广阔的天地。

典故解析:

  • 仲都:在古代文献中,仲都通常作为聪明能干的象征,寓意对国家的治理。
  • 五湖四海:意指四面八方,表达了对自由和理想境地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损是唐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清新洒脱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社会动荡之时,诗人借用神仙的意象,反映了自身对现实的无奈与对理想的渴望,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刻关切。

诗歌鉴赏:

《临刑赋》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在开篇,诗人直指国家的统治者未能识别真正的贤才,暗示了政治上的昏庸与对人才的忽视。接连的“可嗟”二字,充满了忧伤与无奈,显示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转而提及“市东便是神仙窟”,诗人似乎在提醒人们,理想的生活并不需要远行寻求,身边便有美好的存在。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也表达了他对理想的向往。在“何必乘舟泛五湖”一句中,诗人用“泛舟”的意象传达出对寻求自由的渴望,同时也隐含了一种对尘世生活的否定。

整体来看,诗中情感丰富,层次分明,展示了诗人对社会的深切关注和对理想生活的热烈追求。诗人的思考不仅关乎个人的命运,更关乎国家的未来,传达出一种普遍的社会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圣主何曾识仲都:质疑明君是否能识别真正的贤才,反映出对政治的失望。
  2. 可嗟社稷在须臾:感叹国家的存亡瞬息之间,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3. 市东便是神仙窟:暗示理想的生活就在身边,不必远求。
  4. 何必乘舟泛五湖:强调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同时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修辞手法:

  • 对比:现实与理想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 反问:通过反问引发读者的思考,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全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政治现实的批判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的关怀和对未来的期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圣主:象征着理想的统治者。
  • 仲都:象征贤者、理想的治理者。
  • 神仙窟:象征理想与自由的栖息地。
  • 五湖:象征广阔的世界与无限的可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仲都”主要象征什么?
    a) 现实的统治者
    b) 有识之士
    c) 神仙

  2. “社稷在须臾”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受?
    a) 人生的短暂
    b) 国家命运的脆弱
    c) 自然的美好

  3. 诗中提到的“神仙窟”指的是什么?
    a) 远方的理想生活
    b) 现实中的美好
    c) 传说中的仙境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对国家的忧虑与个人的渴望。
  • 李白的《将进酒》:展现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叛逆。

诗词对比:

  • 《临刑赋》与《春望》均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但《春望》更多表现了悲伤与无奈,而《临刑赋》则在忧虑中蕴含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传记》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杜鹃 春日茶山病不饮酒,因呈宾客 哭李给事中敏 题宣州开元寺 寺置于东晋时。 和严恽秀才落花 题商山四皓庙一绝 中秋日拜起居表晨渡天津桥即事十六韵献…兼呈工部刘公 金谷怀古 怀归 叹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酉字旁的字 苕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济弱扶倾 一团漆黑 牛字旁的字 西字头的字 麻字旁的字 鹵字旁的字 联裾 驰名当世 过五关斩六将 清雅 浮虚 挺挏 服结尾的成语 赏罚黜陟 焦闷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