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渡浙江问舟中人》

时间: 2025-04-24 14:15:46

诗句

潮落江平未有风,扁舟共济与君同。

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4:15:46

原文展示:

渡浙江问舟中人
潮落江平未有风,
扁舟共济与君同。
时时引领望天末,
何处青山是越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潮水退去,江面平静,没有风;我和你同乘一只小舟。时不时地我抬头望着天边,想知道哪座青山是越地的山。

注释:

  • 潮落:潮水退去,江面变得平静。
  • 扁舟:小舟,指轻便的船只。
  • 共济:一起划船,互相帮助。
  • 引领:抬头、仰望。
  • 天末:天边,指远处的天空。
  • 青山:青色的山,象征着自然美景。
  • 越中:指越地,古代的地名,今浙江一带。

典故解析:

“越中”指的是越地,古时越国的地盘,代表着江南的美丽景色。诗中提到的青山,既是对美好自然的向往,也是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唐代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与王维并称。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孟浩然的旅行途中,青山绿水跟他产生了深厚的情感,表现出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故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平静的江面上勾勒出一幅动人的画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悟和对友人的亲切情谊。开篇“潮落江平未有风”,描绘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和。接着“扁舟共济与君同”,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默契与和谐,传达出一种温暖的友谊。最后两句“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通过抬头望天的动作,表达了对远方青山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思念,形成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共鸣。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清新而富有层次,既有对自然的描绘,也有对人生哲思的展现。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潮落江平未有风:潮水退去,江面平静,没有风,描绘出一种静谧的场景。
    • 扁舟共济与君同:小舟上和你一起划船,表现了诗人和友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 时时引领望天末:时不时抬头望向远方的天空,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探索与思考。
    • 何处青山是越中:想知道哪座青山是越地的,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然的向往。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青山”象征美好的故乡。
    • 对仗:如“潮落江平”与“扁舟共济”形成对称,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友人情谊的珍视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 潮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变化。
  • 小舟:象征人生旅途的孤独与相伴。
  • 青山:象征故乡的美好和诗人内心的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越中”指的是哪个地区?

    • A. 河北
    • B. 浙江
    • C. 湖南
    • D. 云南
  2. 诗人和谁同舟共济?

    • A. 朋友
    • B. 兄弟
    • C. 自己
    • D. 母亲
  3. 诗中“潮落江平未有风”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急躁
    • B. 平静
    • C. 悲伤
    • D. 兴奋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孟浩然的《渡浙江问舟中人》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孟浩然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而王维则在意境上更为深远,表现出一种孤独与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孟浩然诗文集》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江城梅花引 次巽兄中秋对月忆杭州韵 江城梅花引 其二 江城梅花引·雨夜 江城梅花引 月夜游太平湖 江城梅花引 口琴 江城梅花引 枕屏 江城梅花引 追忆 江城梅花引 江城梅花引 江城梅花引 其三 月下水边梅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锐气益壮 摩耶 嚼腭搥床 牵绵 巛字旁的字 晚结尾的成语 丁银 根牢蒂固 夕字旁的字 全知全能 父严子孝 无字旁的字 包含星的成语 疋字旁的字 拥孺人,抱稚子 为寿 弋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