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秋日即事》

时间: 2025-05-06 02:36:03

诗句

宿有骚人兴,休教世俗知。

郊墟聊晚眺,风月入秋宜。

愁极惟凭酒,囊空却剩诗。

更长人不睡,灯火可亲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36:03

原文展示:

秋日即事
作者: 俞桂 〔宋代〕

宿有骚人兴,休教世俗知。
郊墟聊晚眺,风月入秋宜。
愁极惟凭酒,囊空却剩诗。
更长人不睡,灯火可亲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秋日的宁静与思索。诗人宿居于此,不希望世俗的人知道自己的兴致;在黄昏时分,远望乡间的景色,秋风和明月都显得格外宜人。愁苦到极点时,仅能借酒消愁,但口袋空空只剩下诗篇。夜深人静,仍然无法入睡,只有温暖的灯光陪伴,这种时刻显得格外亲切。

注释:

  • 骚人:指有才情的人,常用来指代诗人。
  • 郊墟:指乡村的集市或边郊的地方。
  • 风月:指自然界的风和月,常用来形容美好的自然景致。
  • 囊空:口袋空,形容没有金钱或物品。
  • 灯火:指灯光,象征温暖和思考的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俞桂,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人盛行的时代。他的诗作多以自然风光和个人情感为主题,语言清新,常带有淡淡的忧愁。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秋季,诗人在经历了生活的困顿和心理的忧愁后,选择用诗歌记录下自己的情感和思考。秋天的萧瑟和夜晚的宁静促使他反思生活的意义。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独特感受以及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思索。诗的开头便以“骚人兴”引入,强调诗人自我世界的独立与脱离世俗的愿望。接着,他在郊外的晚景中,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美好,风月的交融似乎让他暂时忘却了烦恼。然而,愁苦依旧伴随在心头,借酒浇愁却只能徒增孤独,最终只剩下诗歌作为精神的寄托。最后,夜深人静时,灯火成了他唯一的陪伴,象征着温暖与思考的空间。这种对光明的渴望和对孤独的反思,使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性,展示了诗人深邃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宿有骚人兴:诗人夜宿此地,心中充满诗情。
  2. 休教世俗知:不希望世俗的人了解他的情感与思绪。
  3. 郊墟聊晚眺:在黄昏时,他在乡间眺望远方。
  4. 风月入秋宜:秋天的风和月景显得特别美好。
  5. 愁极惟凭酒:愁苦到了极点,只有酒能稍微解忧。
  6. 囊空却剩诗:口袋空空,只剩下诗歌作为寄托。
  7. 更长人不睡:夜深人静,他仍然无法入睡。
  8. 灯火可亲时:灯光在此时显得格外亲切。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愁极惟凭酒,囊空却剩诗”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意象:风、月、酒、灯火等意象的运用,展现了自然与人心的交融。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秋季感受到的孤独与思索,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反思,展现了他在宁静中对人生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日:象征着成熟与收获,同时也带有萧瑟与孤寂的情感。
  • 风月:代表自然的美好,提醒人们在喧嚣中保持内心的宁静。
  • :象征着逃避与解脱,反映了诗人面对愁苦时的无奈。
  • 灯火:象征温暖和思考的空间,体现了孤独中的一丝安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骚人”在诗中指代的是什么?
    A. 诗人
    B. 世俗人
    C. 农民

  2. 诗人为什么不希望“世俗知”?
    A. 因为他羞愧
    B. 因为他渴望独立
    C. 因为他忙于生活

  3. “囊空却剩诗”意指什么?
    A. 只剩下金钱
    B. 只剩下诗歌
    C. 只剩下酒

答案:1.A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 by杜甫
  • 《静夜思》 by李白

诗词对比:

俞桂的《秋日即事》与李白的《静夜思》都表达了孤独和对自然的思考,但李白的作品更侧重于对家乡的思念,而俞桂则更关注内心的独白与反思。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宋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葛蕴作巫山高爱其飘逸因亦作两篇 怀旧 诉衷情(又和秀老·五之五) 山中 江上 伯牙 庚申正月游齐安 午枕 梅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寸字旁的字 狼狈万状 辽泽 刀笔吏 鬥字旁的字 内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帘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武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绵言细语 十指不沾泥 飞字旁的字 浦屿 铁杵磨成针 二字旁的字 热热乎乎 衣字旁的字 风言雾语 徒处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