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42: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42:09
还司即事
文天祥
幙燕方如寄,屠羊忽复旋。
霜枝空独立,雪窖已三迁。
漂泊知何所,逍遥付自然。
庭空谁共语,拄颊望青天。
秋声满南国,一叶此飘蓬。
墙外千门迥,庭皋四壁空。
谁家驴吼月,隔巷犬嗥风。
灯暗人无寐,沉沉夜正中。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冬时节的孤独与漂泊。燕子似乎刚刚寄来,屠羊的声音却又响起,反映了生活的无常和变化。霜冻的树枝孤零零地矗立着,雪窖里已经度过了三次迁徙。漂泊不定的心灵不知道该去向何方,随意逍遥地交给自然。空荡荡的庭院里无人可以倾诉,脸颊撑着手,向着青天望去。南国的秋声此起彼伏,一片叶子随风飘荡。墙外千家万户的门窗各自相隔,自己的庭院四周则显得格外空旷。谁家传来驴子的叫声,隔壁小巷里又传来狗的吠声。灯光昏暗,人却无法入睡,夜深沉沉,正是寂寥之时。
作者介绍:文天祥(1236年-1283年),字履善,号文山,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在抗击元朝的战斗中表现出色,最终被俘并壮烈牺牲。他的诗歌常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南宋末年,正值国家动荡不安、战乱频繁之际。文天祥在此时创作,反映了他内心的苦闷和对人生的思考,表现出他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无奈与沉思。
《还司即事》是一首充满人生哲理的诗作,展现了文天祥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命运的思考。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奈。开篇的“幙燕方如寄,屠羊忽复旋”就显示出生活的瞬息万变,燕子如同寄生的情感,而屠羊则象征琐碎的生活。接着“霜枝空独立,雪窖已三迁”,通过自然的变化,映衬了人内心的孤独与漂泊。诗人将自己的心情与自然景象结合起来,使得情感更加深邃。
诗中后半部分更显孤寂,“庭空谁共语,拄颊望青天”,表现了诗人面对空荡庭院的无言与沉思,渴望交流却无处诉说的孤寂。随着“秋声满南国,一叶此飘蓬”,秋天的声音带来了一种流动的感觉,表现出生命的逝去与时间的流逝。最后几句“灯暗人无寐,沉沉夜正中”则是对周遭寂静的强调,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无助。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命运的思考与感受,充分体现了文天祥作为一位爱国诗人的高尚情操和深切的忧国情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文天祥在国难时期的孤独与无奈,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反思和对命运的感慨,体现出诗人的爱国情怀和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通过细腻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命运的思考,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幙燕”是指什么?
A. 燕子
B. 书信
C. 朋友
文天祥主要反映了什么样的情感?
A. 欢快
B. 孤独与无奈
C. 忧伤
诗中“霜枝空独立”意指什么?
A. 幸福的生活
B. 孤独的状态
C. 丰收的季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