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2:32: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2:32:46
疏影 菊
作者: 汪精卫 〔近代〕
行吟未罢,乍悠然相见,水边林下。
半塌东篱,淡淡疏疏,点出秋光如画。
平生绝俗违时意,却对我一枝潇洒。
想渊明偶赋閒情,定为此花萦惹。
正是千林脱叶,看斜阳阒寂,山色金赭。
莫怨荒寒,木末芙蓉,冷艳疏香相亚。
不同桃李开花日,准备了霜风吹打。
把素心写入琴丝,声满月明清夜。
诗人行吟未停,忽然在水边林下悠然相遇。
东篱边的菊花半垂,淡淡的花影映衬着如画的秋光。
我一生以来不拘泥于世俗,却对这一枝菊花感到潇洒自如。
想起陶渊明偶尔赋诗的闲情,定是被这花所吸引。
正是千林万树都已落叶,斜阳下的景色显得孤寂,山色泛着金黄。
不要怨恨寒冷的秋天,木边的芙蓉花,冷艳的香气和菊花相互映衬。
与桃李花开时光不同,我已做好迎接霜风的准备。
将我的纯洁心境写入琴音,声声飘荡在明月清夜中。
作者介绍:汪精卫(1883-1944),近现代政治家、文学家,因其复杂的历史背景和政治立场,常被后人争议。他的诗词继承了传统诗词的风格,常流露出个人情感与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近代动荡的社会背景下,汪精卫在政治生涯中经历了许多波折,诗中表达了他对清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纷扰的厌倦。
《疏影 菊》是一首典雅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菊花的美丽和环境的静谧,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淡泊与宁静。开篇便是悠然自得的心境,诗人行吟于水边林下,生动展现了秋天的氛围。东篱的菊花在半垂的状态下,似乎在诉说着生与死的哲理,淡淡的花影仿佛与秋光融为一体,形成一幅如画的画面。
诗人对菊花的欣赏,表现出他对世俗的超然态度,尽管一生绝俗,却在此刻与菊花产生了深厚的共鸣。提到陶渊明,既是对古人隐逸生活的认同,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随着千林脱叶,诗人描绘了秋天的孤寂和冷艳,但他并未因此而感到失落,反而准备迎接霜风,展现出一种淡然的态度。
整首诗透着一种优雅与从容,蕴含着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热爱,显示出一种超然的精神追求,反映了传统文化与个人情感的深度融合。
逐句解析:
行吟未罢,乍悠然相见,水边林下。
半塌东篱,淡淡疏疏,点出秋光如画。
平生绝俗违时意,却对我一枝潇洒。
想渊明偶赋閒情,定为此花萦惹。
正是千林脱叶,看斜阳阒寂,山色金赭。
莫怨荒寒,木末芙蓉,冷艳疏香相亚。
不同桃李开花日,准备了霜风吹打。
把素心写入琴丝,声满月明清夜。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超然,体现了隐逸生活的理想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通过菊花的意象,反映了作者的孤高与淡泊,传达出一种超越世俗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东篱”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的诗作?
A. 李白
B. 杜甫
C. 陶渊明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冷艳疏香”指的是哪种花?
A. 桃花
B. 李花
C. 菊花
D. 芙蓉花
诗人希望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A. 对世俗的依恋
B. 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向往
C. 对繁华的追求
D. 对历史的反思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