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疏影 芭蕉》

时间: 2025-05-01 18:57:58

诗句

虫秋闲昼。

正小亭漠漠,轻阴犹逗。

未到黄昏,人凭阑干,青翠冷粘吟袖。

秋心惯向斜阳卷,怎不与、斜阳同瘦。

隔疏帘、误认婵娟,漫约茗窗话旧。

正是愁来时候。

怅屏风遮断,问愁知否。

写韵题笺,墨点参差,难寄相思一斗。

芙蓉未放梧桐老,只凤尾、霜前雁后。

夜凉不雨也飕飕,孤梦甚时才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57:58

原文展示

疏影 芭蕉
张慎仪 〔清代〕

虫秋闲昼。正小亭漠漠,轻阴犹逗。未到黄昏,人凭阑干,青翠冷粘吟袖。
秋心惯向斜阳卷,怎不与斜阳同瘦。隔疏帘误认婵娟,漫约茗窗话旧。
正是愁来时候。怅屏风遮断,问愁知否。写韵题笺,墨点参差,难寄相思一斗。
芙蓉未放梧桐老,只凤尾霜前雁后。夜凉不雨也飕飕,孤梦甚时才就。

白话文翻译

虫鸣的秋天,闲适的白昼。小亭子里静悄悄的,轻柔的阴影依然徘徊。尚未到黄昏,人在栏杆边倚靠,青翠的衣袖轻轻拂动,似在吟唱。
秋天的情思总是向着斜阳卷去,怎能不和斜阳一同显得瘦弱。隔着稀疏的帘子误以为是嫦娥,随意在茶窗边谈旧事。
正是愁绪来临的时刻。怅然若失,屏风遮断了视线,问你知不知道这份忧愁。写下诗句,墨迹参差,难以寄托满腔的思念。
芙蓉花尚未开放,梧桐树却已老去,只有凤尾雁在霜前飞过。夜晚凉爽,却没有雨声,孤独的梦究竟何时才能实现。

注释

  • 虫秋:指秋天虫鸣的声音,通常用来表现秋天的寂静与闲适。
  • 漠漠:形容景色冷淡、空旷,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
  • 青翠冷粘吟袖:形容青翠的衣袖在清冷的环境中轻轻拂动。
  • 婵娟:指月亮或美人,常用来形容美好的事物。
  • 写韵题笺:指在纸上写下诗句或情感,表达思念之情。
  • 凤尾:指雁的尾羽,常用于比喻飞翔中的鸟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慎仪,清代诗人,擅长写作诗词,作品多以情感细腻见长。他的诗风常常融合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展现出一种淡雅的美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秋天,正值作者感怀的时刻,可能源于对往昔的追忆与对现状的感慨,反映了唐代士人的闲适与忧愁。

诗歌鉴赏

《疏影 芭蕉》是一首描写秋日闲适与内心愁绪的诗作。诗中,张慎仪通过细腻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的景色与个人情感的交融。在“虫秋闲昼”开篇,作者即通过秋虫的鸣叫引入了秋日的主题,给人以宁静的氛围。随着诗句的展开,诗人将目光投向了小亭,轻阴和斜阳的交替,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愁绪。

诗中“秋心惯向斜阳卷”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深刻感受,斜阳不仅是自然景象,更隐喻了人生的无常。而“隔疏帘误认婵娟”,则展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错觉,仿佛在寻找失去的美好。

整首诗在描写景物的同时,融合了情感,刻画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最后几句“夜凉不雨也飕飕,孤梦甚时才就”,更是将孤独与对未来的迷茫展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一种深切的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虫秋闲昼:以虫声引入秋日的气氛,传达出一种闲适的感觉。
  2. 正小亭漠漠,轻阴犹逗:描绘亭子里的清冷景象,暗示着时间的停滞。
  3. 未到黄昏,人凭阑干,青翠冷粘吟袖:描写人在黄昏前的静思,衣袖在空中似乎在吟唱。
  4. 秋心惯向斜阳卷,怎不与斜阳同瘦:表达了秋天情绪的变化,和斜阳同样显得孤独。
  5. 隔疏帘误认婵娟:用月亮作比,展现对美好事物的错觉与追寻。
  6. 漫约茗窗话旧:通过茶窗与旧友的回忆,增添了怀旧的氛围。
  7. 正是愁来时候:清晰地指出了诗人的愁绪。
  8. 怅屏风遮断,问愁知否:沉浸于愁思中,质问自己的愁苦。
  9. 写韵题笺,墨点参差: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写诗时的细腻情感。
  10. 难寄相思一斗:表达了思念之情的无法寄托。
  11. 芙蓉未放梧桐老:用植物的生长变化象征岁月的流逝。
  12. 只凤尾霜前雁后:描绘了秋天的景象,意象丰富。
  13. 夜凉不雨也飕飕:夜晚的凉意与寂静,给人一种孤独的感觉。
  14. 孤梦甚时才就:对未来的渴望与迷茫。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秋天的情感比作斜阳,强调孤独感。
  • 拟人:使阴影与景物有生命,增加情感的深度。
  • 对仗:在意象的描绘上,形成了和谐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现诗人的内心愁绪与对往昔的怀念,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孤独。

意象分析

  • :象征秋天的宁静与闲适。
  • 小亭:代表着思考和回忆的空间。
  • 斜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婵娟:隐喻着对美好事物的追寻。
  • 芙蓉与梧桐:象征生命的变化与岁月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虫秋”主要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氛围?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2. 诗中“斜阳”象征了什么?

    • A. 生命的希望
    • B. 时间的流逝
    • C. 自然的美丽
    • D. 友情的温暖
  3. “写韵题笺”中的“韵”可以理解为?

    • A. 音乐
    • B. 诗句
    • C. 画作
    • D. 故事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清照《如梦令》
  • 陸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词对比

  • 与李清照《如梦令》中的思念情绪相似,张慎仪的《疏影 芭蕉》同样展现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孤独感,但李清照的诗更侧重于女性情感的细腻,而张的诗则更偏向于秋天的景象与个人的情感交织。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菩萨蛮 和长河先生效花外体均 菩萨蛮 咏青溪遗事画册同羡门程村其年 其一 乍遇 菩萨蛮 其十一 颠倒韵伯兄大千侄阿莲同作 菩萨蛮 其二 菩萨蛮 春闺回文 菩萨蛮•代伊 菩萨蛮(秋) 菩萨蛮 其三 咏榴有赠 菩萨蛮 补题鹿樵为素筠所绘梅花小幅 菩萨蛮 其二十七 佳人集曲名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辰字旁的字 鬥字旁的字 笔友 披发文身 纡佩金紫 藏之名山 裁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令人羡慕 包含秩的词语有哪些 鹿字旁的字 索微 包含榻的成语 上烝下报 谿刻 乐乐陶陶 乚字旁的字 癶字旁的字 五脊六兽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