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03: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03:26
送李廉使西归洛阳
作者: 卢挚〔元代〕
靡靡岁年晚,肃肃霜露霏。
君子不遑处,四牡来騑騑。
月出方皎皎,我心恒依依。
今夕复何夕,山中依容辉。
惠然有深契,使我心悦夷。
北风日已凉,行役乃无期。
言迈未可留,凄然送将归。
永怀金玉音,时得慰渴饥。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李廉的送别之情。诗人感叹时光流逝,霜露已重,君子(李廉)却仍在忙碌中未能安定下来。月光明亮,我的心情依旧忧伤。今夜又是何等的夜晚,山中的景色依旧如昔。因为与君子有深厚的交情,使我心中感到愉悦。然而,北风渐凉,前路漫漫,行程没有尽头。言语虽多,却难以挽留,心中凄凉,送别之情愈加浓厚。长久以来怀念着金玉般的音信,唯有在时光中得到些许慰藉。
作者介绍:卢挚,元代诗人,风格清新,擅长抒情,作品多表达对友人的怀念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李廉出使西方归洛阳之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和不安。
《送李廉使西归洛阳》是一首深情的送别诗,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对友谊的珍视。诗的开头“靡靡岁年晚,肃肃霜露霏”通过描写晚秋的景象,表现出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营造出一种忧伤的氛围,既呼应了送别的主题,也为后文的情感铺垫。
诗人在描写李廉行旅的同时,流露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君子不遑处,四牡来騑騑”描绘了李廉忙碌奔波的身影,暗示其外出公干的辛劳,表现出对其不易的理解和关心。接着“月出方皎皎,我心恒依依”,月光的清朗与诗人内心的忧愁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诗人对友人的依恋与不舍。
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句之间流露出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离别的伤感。结尾处“永怀金玉音,时得慰渴饥”更是将思念之情升华为对友谊的渴望和期待。诗人在此不仅是在送别,更是在表达心灵深处的孤独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感慨,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与对离别的无奈,同时也反映出人生的无常与孤独,寄托了对未来的希冀与不安。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靡靡”一词的意思是?
诗中提到的“君子”指的是?
“永怀金玉音”中的“金玉”比喻的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