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0:01: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0:01:44
二郎神·观尘境尽
作者: 王哲 〔元代〕
观尘境尽。总把浮名修整。此假合形骸皆不悟,犹然待巧妆驰骋。百岁韶华能有几,到七十难逃逝景。里面真真,罪业愈重,无由祛屏。如省。当初一点,莹清明炳。速认他从来呼甚麽,元是圆成光影。又唤金丹仍粒粒,好做主重令永永。愿凡世人人个个,回头浇淳休逞。
这首词描绘了对浮华世界的反思。眼前的尘境已经尽了,所有追求的浮名都在不断修整。人们却未能领悟到这种假合的形骸,仍然依赖于华丽的妆饰来追求名利。百年的青春能有多少,到了七十岁更是难以逃避光阴的流逝。内心的真实愈发沉重,罪业无法消除。好似一面镜子,最初的一点光明依然清晰。快点认清楚他从前所呼唤的究竟是什么,原来是一种圆满的光影。被称作金丹的东西依旧是点点粒粒,希望每个人都能回头,浇灌出纯真的本性,而不再逞强。
作者介绍:王哲是元代的一位诗人,他的作品多以哲理性和艺术性见长,常常反映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对尘世的感悟。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元代,社会动荡,诗人通过对浮华世界的反思,表达了对人生真谛的追求与对名利的警觉,旨在引导人们回归内心的纯真。
王哲的《二郎神·观尘境尽》是一首深刻反思人生与浮华的词作。通过细腻的语言与深邃的意象,展现了人们在追求名利过程中的迷失与困惑。开篇的“观尘境尽”便设定了一个观察、反思的视角,让人意识到尘世的浮华终究是空的。随后的“总把浮名修整”则揭示了人们在名利面前的无奈与执着,似乎在修整浮名的同时,内心却愈加沉重。这种对比让人深思,正是因为追逐外在的名利,才让内心的真实与纯粹愈加模糊。
诗中提到的“百岁韶华能有几”,不仅是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也是对时间流逝的无奈。王哲通过对岁月的思考,提醒人们应关注内心的真实,而非外在的虚华。此外,诗的后半部分通过“金丹”的意象,暗示了追求长生与内心的修炼,倡导人们从浮华中回归,寻求内心的宁静与真实。整首词在哲理的深度与艺术的表现上都表现出色,使其成为元代诗词中的一部佳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浮华世界的反思,倡导人们关注内心的真实与纯净,提醒世人放下对名利的执着,回归自我。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金丹”象征什么?
诗的主题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百岁韶华能有几”反映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白的《将进酒》与王哲的《二郎神·观尘境尽》在对人生的思考上有相似之处,前者积极豪放,后者则显得沉思内省。两者都关注人生命的短暂与浮华的虚妄,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