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7:34: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7:34:51
玉楼春
作者:谭献 〔清代〕
青山日日流莺语。
啼得春来春又去。
好云不似故乡多,
行雨依然相送处。
楼台金粉江南路。
欲寄相思无处所。
清明雾里湿梨花,
寒食烟中迷柳絮。
青山每天都有黄莺在鸣叫,
它的啼声使春天来去交替。
这里的好云,怎么比得上故乡的多,
即使下雨,依然有你相送的地方。
楼台朱粉装点的江南之路,
我想寄托我的思念,却无处可寄。
清明时节的雾中湿润了梨花,
寒食的烟雾中迷了柳絮。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谭献,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著称。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自然景物寄托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玉楼春》创作于春季,诗人借助春天的景象,表达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中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相交织,展现了清代文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厚情感。
《玉楼春》是一首典型的春词,通过描绘青山、莺鸣、云彩、雨水等自然景象,展现了春的生机与流转。诗的开头“青山日日流莺语”便营造了一个充满生机的春天场景,鸟鸣声声,似乎在诉说着春天的到来。接下来的“啼得春来春又去”则通过鸟鸣来映射时间的流逝,使得春天的美好变得短暂而珍贵。
而后两句“好云不似故乡多,行雨依然相送处”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云彩虽美,却无法与故乡相比。在行雨的场景中,诗人似乎感受到了一种依依惜别的情绪,仿佛在诉说着与故乡的割舍。
接下来的“楼台金粉江南路”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景象,金粉的楼台更添华丽,但这华丽之下隐藏的是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最后两句“清明雾里湿梨花,寒食烟中迷柳絮”进一步增强了诗的意境,清明的雾气与寒食的烟雾交织在一起,描绘出了一幅朦胧而又令人惆怅的春景,似乎在呼应着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情感,展示了春天的美丽与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体现了清代诗人的情感深度与自然观察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春天短暂美好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清明”节日主要是为了纪念谁?
A. 介之推
B. 孔子
C. 屈原
D. 李白
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是通过什么意象体现出来的?
A. 青山
B. 莺语
C. 云
D. 雾
诗歌中的“金粉”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A. 江南的楼台
B. 春天的花朵
C. 鸟鸣的声音
D. 故乡的云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将《玉楼春》与李白的《月下独酌》进行对比,分析两位诗人对自然与情感的不同表达方式。谭献侧重于春天的细腻描绘与思乡情感,而李白则更关注在孤独中寻找自我与自然的共鸣。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