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木兰花慢 龟溪寄张小山》

时间: 2025-04-25 22:18:04

诗句

问出山小草,谁与伴,五湖游。

便忆昔风光,桃花流水,杜若芳洲。

来时洞门无锁,倩鹤群、长绕侍仙楼。

邂逅小山招隐,依然我辈清流。

春愁相恋住余不。

寒拥敝貂裘。

柰雨柳烟花,云帆溪鸟,都在帘钩。

眼前自无俗物,动山心、嫌听鹿呦呦。

猛把石阑干拍,贾胡知为谁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18:04

原文展示

《木兰花慢 龟溪寄张小山》

问出山小草,谁与伴,五湖游。
便忆昔风光,桃花流水,杜若芳洲。
来时洞门无锁,倩鹤群长绕侍仙楼。
邂逅小山招隐,依然我辈清流。
春愁相恋住余不。寒拥敝貂裘。
柰雨柳烟花,云帆溪鸟,都在帘钩。
眼前自无俗物,动山心嫌听鹿呦呦。
猛把石阑干拍,贾胡知为谁留。

白话文翻译

问那山边的小草,谁来陪伴它,去游历五湖?
不禁想起往日的美好风光,桃花流水,杜若芳洲。
来到这里,洞门没有上锁,倩鹤群绕着仙楼伺候。
偶然邂逅小山的隐士,依旧是我辈的清流。
春天的愁苦让我无法安住,寒风中裹着破旧的貂裘。
无奈细雨、柳烟、花朵,云帆、溪鸟,都在帘子钩上。
眼前没有世俗的杂物,山中只想听那鹿的呦呦声。
猛然拍打着石栏杆,贾胡又知是为谁留。

注释

  • 小草:指山边的小草,象征自然之美。
  • 五湖:象征游历的广阔天地。
  • 桃花流水:描绘春天的美景,桃花与流水相映成趣。
  • 倩鹤:形容美丽的仙鹤,象征清雅。
  • 隐士:指与世无争的人,表现了诗人的追求。
  • 春愁:春天的忧愁,表达内心的愁苦。
  • 貂裘:指奢华的衣物,象征物质的束缚。
  • 鹿呦呦:鹿的鸣叫,传达自然的清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雨,元代诗人,生于一个动荡的时代,其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清流生活的向往。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心灵感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寄情于山水之际,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与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人世繁华的厌倦。

诗歌鉴赏

《木兰花慢 龟溪寄张小山》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情感的词作,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开篇以“问出山小草”引入,设问方式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寻觅的渴望,仿佛在寻找陪伴自己的自然之友。接着,诗人忆起昔日的美好时光,通过“桃花流水,杜若芳洲”的描绘,营造了一幅生动的春日画面,表达了对过往美好回忆的怀念。

在描写过程中,诗人通过“倩鹤群长绕侍仙楼”和“邂逅小山招隐”的意象,表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隐喻着对世俗生活的逃避与对清幽生活的追求。随后的“春愁相恋住余不”则道出了内心的苦闷,折射出人心对情感的复杂态度。最后,诗人在自然中找寻宁静,拍打石阑干,似乎在呼唤着内心的真实情感,这种张扬与内敛的结合使整首词更具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问出山小草,谁与伴,五湖游。
    以提问的方式开始,表现对自然的好奇与渴望。

  2. 便忆昔风光,桃花流水,杜若芳洲。
    通过回忆描绘出一幅春天的美好图景,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3. 来时洞门无锁,倩鹤群长绕侍仙楼。
    这里描绘了一个开放的自然环境,寓意自由与清雅。

  4. 邂逅小山招隐,依然我辈清流。
    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表现出超然物外的情怀。

  5. 春愁相恋住余不。寒拥敝貂裘。
    春天的愁苦让人无法安宁,表达情感的纠结。

  6. 柰雨柳烟花,云帆溪鸟,都在帘钩。
    细雨、柳烟、花朵等意象交织在一起,表现出自然的美丽与多样。

  7. 眼前自无俗物,动山心嫌听鹿呦呦。
    诗人追求自然的宁静,拒绝世俗的纷扰。

  8. 猛把石阑干拍,贾胡知为谁留。
    最后一联表现出诗人对情感的思考与追问,留给读者以思考的空间。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桃花流水”,通过形象的比喻表现出春天的美丽。
  • 拟人:如“倩鹤群长绕”,赋予鹤以人性,体现出自然的灵动。
  • 对仗:如“春愁相恋住余不,寒拥敝貂裘”,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流露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情感的纠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花:象征春天与爱情的美好。
  • 流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倩鹤:象征清雅与超然。
  • 小草:象征自然的生命力与生机。
  • 鹿呦呦:象征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桃花流水”象征什么? A. 秋天的萧瑟
    B. 春天的美好
    C. 冬天的严寒
    D. 夏天的炎热

  2. 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通过哪个意象表现得最明显? A. 小山
    B. 仙楼
    C. 小草
    D. 倩鹤

  3. “猛把石阑干拍”中,诗人此举的用意是什么?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情感的思考
    C. 对世俗的抱怨
    D. 对朋友的怀念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问答》 by 王维
  • 《题都城南庄》 by 崔护

诗词对比

  • 《山中问答》与《木兰花慢》:两者均表现出对自然的向往,但《山中问答》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对话,而《木兰花慢》则更突出内心情感的纠结与追求。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赏析》
  • 《中国古典诗词全集》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水调歌头·芜湖席上感怀次张安国《隐静山观雨》韵 水调歌头 小除夕 水调歌头 流觞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自古清胜地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 其三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寿参政徐意一) 水调歌头 送少兰弟谒选赴都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香消玉碎 齊字旁的字 猴头猴脑 舐毫吮墨 瓦字旁的字 宝盖头的字 包含较的词语有哪些 小字头的字 恋恋不舍 包含尽的词语有哪些 蜣螂抱粪 枕山栖谷 种气 山字旁的字 包含藏的成语 摆脱 满虚 熊罴百万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