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01: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01:04
木兰花慢
汉家糜粟诏,将不醉饱生灵。便收拾银瓶,当垆人去,春歇旗亭。渊明权停种秫,遍人间,暂学屈原醒。天子宜呼李白,妇人却笑刘伶。提葫芦更有谁听。爱酒已无星。想难变春江,蒲桃酿绿,空想芳馨。温存鸬鹚鹦鹉,且茶瓯淡对晚山青。但结秋风鱼梦,赐酺依旧沈冥。
汉朝的糜粟已经被征收,百姓不再醉心于美酒与丰盈的生活。于是,我收起银瓶,去酒楼的人已经离开,春天的旗亭也暂停了喧嚣。陶渊明暂时不耕种稻秫,遍寻人间的美好,偶尔试图学习屈原的清醒。天子应该召唤李白,而妇人却对刘伶的醉态嗤之以鼻。提着葫芦的人又有谁来倾听?酒意已无星光。想在春江变幻中,蒲桃酿成的绿色酒,空想着芬芳。温柔地养着鸬鹚与鹦鹉,淡淡的茶杯对着晚山青。但是结局只是一场秋风中的鱼梦,赐酒的日子依旧沉迷于黑暗。
作者介绍:罗志仁,生活在宋代,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与社会现象为主,风格多变,善于运用古典典故。
创作背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诗人通过对酒的描写,反映出对现实的无奈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士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对世俗的逃避。
《木兰花慢》通过对酒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开头提到“汉家糜粟诏”,与“将不醉饱生灵”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无奈。诗人在这里不仅是在描述饮酒的乐趣,更是在借酒表达对现世的不满与逃避的愿望。后面提到的“天子宜呼李白,妇人却笑刘伶”,则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以及对当下生活的调侃。整首词意象丰富,情感深沉,既有对历史的思考,也有对当下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理解与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蕴含着士人的理想、对自由的渴望以及对醉生梦死的深刻反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汉家糜粟”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李白”代表了怎样的形象?
“提葫芦更有谁听”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这些内容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木兰花慢》的诗意和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