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04: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04:16
处处。绕飞絮。纱帽郎今何处去。章台折尽长条树。樗子街头重遇。玉瓶金盏灯前注。愁煞夜乌啼曙。
到处都是飞舞的柳絮。那个戴纱帽的郎君如今去了哪里呢?章台旁的长条树都已经折尽。樗子街头我与他重逢。灯前我注满玉瓶和金盏。愁苦得连夜乌都在晨曦中啼叫。
毛奇龄(1640-?),字子华,号筠溪,清代诗人,官至翰林院编修。其诗词风格清新脱俗,常表现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情感表达。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致及人情世态,情感真挚,富有生活气息。
《调笑令 其三 王琴》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交融的时期。诗人在此背景下,借助飞絮、长条树等意象表达对爱情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了个人情感与时代的交错。
这首《调笑令 其三 王琴》通过对春天柳絮的描绘引入,展现了诗人对心上人的思念与对过往时光的追忆。开篇以“处处。绕飞絮。”引起读者对春日的美好联想,紧接着便转入对“纱帽郎”的询问,展现了浓厚的情感色彩。诗中“章台折尽长条树”的意象,暗示了爱情的脆弱与逝去,以及对曾经美好时光的惋惜。
在“樗子街头重遇”中,重逢的惊喜与期盼交织,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玉瓶金盏灯前注”的孤独与无奈,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最后一句“愁煞夜乌啼曙”则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乌鸦啼鸣象征着愁苦与不安,暗示着即便重逢,也无法填补心灵的空缺。
总体来看,这首诗在语言上简洁明了,意象鲜明,情感真挚,展现了清代诗歌的独到风格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整首诗围绕思念、重逢与孤独展开,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真挚,触动人心。
诗中“纱帽郎”指的是谁?
A. 诗人
B. 心上人
C. 朋友
答案:B
“章台折尽长条树”表明了什么?
A. 爱情的坚固
B. 爱情的脆弱与流逝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B
诗中提到的“夜乌啼曙”象征什么?
A. 喜悦
B. 愁苦
C. 平静
答案:B
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但毛奇龄的作品更注重细腻的情感描绘,而李白则更加豪放,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