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52: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52:23
原文展示:
观音院怪松 文同 〔宋代〕
怪松屡见无如此,每度来观说向僧。 若遇风雷宜守护,恐生头角便飞腾。 秋声绕殿随斋磬,夜影侵廊对佛灯。 韦偃毕宏今不在,欲求人画有谁能。
白话文翻译:
这棵奇特的松树我多次见过,都没有这次看到的这么特别,每次来观赏都会向僧人讲述。 如果遇到风雷,应该好好守护它,恐怕它长出头角就会飞腾而去。 秋天的声音环绕着佛殿,随着斋磬的敲响,夜晚的影子侵入走廊,对着佛灯。 韦偃和毕宏如今已不在世,想要找人画这棵松树,还有谁能胜任呢?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清新自然,书画亦有很高的造诣。这首诗描绘了一棵形状奇特的松树,表达了对自然奇观的赞叹和对艺术传承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文同在游览观音院时,被院中一棵形状奇特的松树所吸引,因而创作。诗中不仅描绘了松树的奇特形态,还隐含了对自然奇观的敬畏和对传统艺术传承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一棵形状奇特的松树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奇观的赞叹和对艺术传承的思考。诗中“怪松屡见无如此”一句,直接表达了对这棵松树的特别感受。“若遇风雷宜守护”则隐喻了对自然奇观的敬畏和保护之意。后两句通过对秋声和夜影的描绘,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增强了松树的神秘感和艺术感。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传统艺术传承的忧虑,感叹当代已无像韦偃、毕宏这样的画家,能够完美地描绘这棵松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一棵形状奇特的松树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奇观的赞叹和对艺术传承的思考。诗中不仅描绘了松树的奇特形态,还隐含了对自然奇观的敬畏和对传统艺术传承的忧虑。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怪松”是指什么? A. 一棵普通的松树 B. 一棵形状奇特的松树 C. 一棵古老的松树 D. 一棵被风吹歪的松树
作者为什么每次来观赏都会向僧人讲述? A. 因为僧人对松树很感兴趣 B. 因为作者对松树的特别感受 C. 因为作者想向僧人学习 D. 因为作者想向僧人炫耀
诗中提到的“韦偃毕宏”是指什么? A. 两位著名的诗人 B. 两位著名的画家 C. 两位著名的僧人 D. 两位著名的官员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