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12: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12:41
沁园春·曲径旁蹊
作者: 李道纯 〔元代〕
曲径旁蹊,三百六十,门门不同。
若泥在一身,终须着物,离于形体,又属顽空。
无有兼行,如何下手,两下俱捐理不通。
修真士,若不知玄窍,徒尔劳工。
些儿妙处难穷。亲见了方能达本宗。
况听之不闻,搏之不得,观之似有,觅又无踪。
个个见成,人人不识,我把天机泄与公。
玄关窍,与虚无造化,总在当中。
这首诗描绘了多条曲径和小路,各有不同的方向。若是身陷泥沼,最终还是要被物质束缚,离开了形体的存在,又是空洞的。若没有兼顾全面的方法,怎么入手呢?两者都放弃,理智便无法通达。修道者若不知其中的奥妙,白白辛苦。那些微妙之处难以穷尽,只有亲身体验才能领悟其真谛。更何况,听到的未必能理解,碰触的无法把握,表面上似乎存在,实则无踪。每个人都能见到成果,却无人懂得其中的道理,我将天机泄露给了你们。玄妙的关窍,与虚无和造化,实际上就在其中。
李道纯,元代诗人,以道教思想为主,作品多探讨修道和人生哲理,语言简练而富有深意。
这首诗创作于元代,当时社会动荡,文化多元,诗人通过探讨修道的不同路径,表达对人生真谛的思考与探寻。
《沁园春·曲径旁蹊》是一首关于修道与人生哲理的诗,诗中通过描绘众多曲径来象征人生的多样选择。在面对繁杂的生活和修行之路时,诗人提醒读者,单靠外在的努力并不能真正达到目的。修道者需要深入理解内在的奥妙,才能有所成就。
诗的开头通过“曲径旁蹊”展现了多样的选择,接着以“若泥在一身”引入困境,反映了人在物质世界中的无奈与挣扎。诗中多次提到“玄窍”、“天机”等概念,强调对内在智慧的追寻。通过“亲见了方能达本宗”的表达,诗人指出,真正的领悟需要亲身体验,而非仅仅依靠表面的理解或听闻。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哲理性的,既有对人生困惑的感慨,也有对修道真谛的坚定追求。诗人在最后一联提到“总在当中”,强调道理的存在并不遥远,反而就在日常生活之中,这种反转的思维让人深思。
曲径旁蹊,三百六十,门门不同。
描述了多条小路,象征人生的不同选择。
若泥在一身,终须着物,离于形体,又属顽空。
反映了身陷困境,物质的束缚使人难以超脱。
无有兼行,如何下手,两下俱捐理不通。
提出修行需要全面的方法,否则无法理解真理。
修真士,若不知玄窍,徒尔劳工。
指出修道者若不明白内在的奥妙,辛苦只是空劳。
些儿妙处难穷。亲见了方能达本宗。
强调微妙的道理难以完全理解,需亲身体验。
况听之不闻,搏之不得,观之似有,觅又无踪。
形容道理的难以捉摸,听闻与观察都难以真正把握。
个个见成,人人不识,我把天机泄与公。
反映每个人都能看到成果,却无人理解深意。
玄关窍,与虚无造化,总在当中。
最后总结,真正的奥秘就在于日常之中。
整首诗强调修道的真正理解在于内在的体验,而非表面的追求,鼓励读者在繁杂的生活中寻找内心的智慧和真理。
“曲径旁蹊”指的是什么?
A. 小路 B. 大道 C. 河流 D. 山峰
答案: A
“修真士,若不知玄窍”中“玄窍”代表什么?
A. 物质 B. 轻松 C. 深奥的道理 D. 努力
答案: C
诗中提到的“天机”是指什么?
A. 天气变化 B. 宇宙奥秘 C. 社会现象 D. 个人情感
答案: B
通过以上解析,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沁园春·曲径旁蹊》这首诗的深刻内涵及其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