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24: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24:35
《沁园春 赠括苍张希微号几庵》
不识不知,无声无臭,名曰希微。只道个便是,全真妙本,人能透得,即刻知几。闻法闻经,说禅说道,执象泥文都属非。君还悟,这平常日用,总是玄机。仍凭决烈行持。把四象五行收拾归。会两仪妙合,三元辐辏,一灵不昧,万化皈依。精气凝神,缘情返性,迸出蟾光遍界辉。形神妙,向太虚之外,独露巍巍。
这首诗主要讨论了“希微”这一哲理概念,强调了它的无形无相。它的本质在于全真妙本,只有人们能够领悟,才能真正理解。听闻佛法与经典,讲禅论道,执着于表象的文字都是错误的。诗人提醒朋友,要悟透日常生活中的玄机。依靠坚定的意志去实践,把四象五行都理清楚。通过两仪的完美结合,三元的交汇,一切灵性都不会迷失,万物都将回归本源。通过精气与神的凝聚,回归本性,便会发出如月光般的光辉,照亮整个世界。形与神的妙处,在于超越空灵的虚无,显现出巍峨的伟大。
李道纯(生卒年不详)是元代著名的道士、诗人,擅长道教哲学和文学创作。他的诗歌多表现道教的思想,形式上承接了唐诗的韵律和风格,内容丰富,哲理深邃。
《沁园春 赠括苍张希微号几庵》写于道教盛行的时代,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哲理、道教思想的关注与探讨。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切关怀,同时也传达了对人生真谛的思考。
这首诗以“希微”为切入点,探讨了人们对生命和宇宙真理的认识。诗中强调,追求真理不是依赖于外部的教条或文字,而是要深入内心,通过个人的实践与领悟。诗人通过道教的哲理,揭示了事物的本质与表象之间的关系。整体结构上,诗人从微小的“希微”入手,逐步引申到宇宙的法则,再到个人的内心,层层递进,逻辑严谨,情感深邃。
在语言上,诗人运用大量的哲学术语和道教概念,构建出一种高深的氛围,令人感受到道教中的空灵与境界。同时,诗中流露出对朋友的关心与希望,表现出一种温暖的人情味。这种结合使得诗歌既有思想的深邃,又有情感的温度,展现了李道纯的诗歌风格。
不识不知,无声无臭,名曰希微。
表现出“希微”的特性,既不被察觉又不具形状,强调其难以捉摸的本质。
只道个便是,全真妙本,人能透得,即刻知几。
说明“希微”是全真之道,只有通过自身的领悟才能真正理解。
闻法闻经,说禅说道,执象泥文都属非。
指出对表象的执念是错误的,强调内心的领悟才是正确的认识方式。
君还悟,这平常日用,总是玄机。
提醒朋友要意识到日常生活中的深意。
仍凭决烈行持。把四象五行收拾归。
强调通过坚定的实践来整理宇宙的法则。
会两仪妙合,三元辐辏,一灵不昧,万化皈依。
讲述宇宙的和谐与归一,强调灵性的永恒与万物的归宿。
精气凝神,缘情返性,迸出蟾光遍界辉。
描述修炼后内在的能量与精神,照亮世界的状态。
形神妙,向太虚之外,独露巍巍。
形与神的结合超越了虚无,展现出伟大的存在。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通过对“希微”的探讨,引导人们去关注内心的领悟,而非依赖于表面的知识与教条。诗歌通过道教的哲理,传达出一种关于宇宙与生命的深刻理解。
“希微”在诗中象征什么?
哪一句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两者都涉及对自然与哲理的思考,但李道纯更多关注内心的领悟,而王维则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与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