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23: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23:51
妙手能移造化功,壶中幻出九华峰。
山虽云小能栖凤,水不求深贵有龙。
事纪淮南千古胜,记成嘉泰八年冬。
先生不用赋招隐,办了功名访赤松。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展示了他对山水的深刻理解和欣赏。诗的开头提到“妙手能移造化功”,意思是说巧妙的手艺能够改变自然的造化,接着提到“壶中幻出九华峰”,暗指诗人心中所构想的美景。山虽然不高,但能栖息凤凰,水虽不深,却能藏龙。诗中还提到淮南的胜景,是千古流传的美丽,时间上是嘉泰八年冬天。最后一句则表达了诗人不需要赋诗来隐居,而是追求名利,去拜访赤松子。
作者介绍:戴复古,字子静,号元白,宋代诗人,曾任官职,擅长诗词,尤其是山水诗。其作品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嘉泰年间,正值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诗人受到自然美的启发,写下了这首赞美淮南风光的诗作。诗中融合了个人的情感与对自然的观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山水的向往。
这首诗以其清新自然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性而著称。诗人通过描绘小山和池水,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独特理解。“妙手能移造化功”不仅展示了艺术的力量,也暗示了诗人对创造的追求。接下来的“壶中幻出九华峰”则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与艺术表现手法,仿佛在说,任何美好的景象都可以在心中构建,真正的美在于观察与内心的感受。
山虽小,但能栖凤,水虽浅却能藏龙,这是一种对美的不同追求和理解。诗人通过“事纪淮南千古胜”强调了淮南地区的历史与文化价值,表明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的深厚联系。最后提到的赤松子,是道教中追求隐逸生活的象征,诗人此处并未选择隐居,反而选择了追求功名,这反映了他对人生选择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反映了对人生选择的思考,强调了艺术与人生的密切联系。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九华峰”是指什么?
A. 一座具体的山
B. 诗人心中的美景
C. 一种神话动物
“山虽云小能栖凤”这句话传达了什么?
A. 小山没有价值
B. 小山也能孕育美好
C. 只有大山才有意义
诗人最后选择了什么生活方式?
A. 隐逸
B. 追求功名
C. 旅行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戴复古的诗更强调人对自然的主动创造与追求,而王维则更偏向于自然景观的宁静与隐逸之美。两者在意象的表现上虽有不同,但均展现了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