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41: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41:37
送王棫
作者: 王崇拯 〔宋代〕
渭城杨柳已青青,
强住行人听渭城。
不问使车归路远,
且从樽酒满杯倾。
相逢洮塞休兵后,
此去秦州照眼明。
若立螭头借前箸,
且教充国事春耕。
在渭城,杨柳已经青翠,
我强留行人停下脚步,听这渭城的风情。
不问那归车的路途有多遥远,
且把酒杯满满倾斟。
在洮塞停战之后相逢,
前往秦州的路上阳光明媚。
若能在螭头亭下借筷子,
也能为国家的春耕增添力量。
作者介绍:王崇拯,宋代诗人,知名于山水田园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其诗风格清新,语言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送别友人王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反映了战后恢复和平的情景,寄托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渭城的杨柳绿意盎然,象征着生机与希望,恰如送别的情境。诗人通过“强住行人”表达了对朋友的不舍,体现了深厚的友谊。接着,诗人不再计较归路的遥远,转而以酒助兴,这一举动既是对友人的祝福,也是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相逢洮塞休兵后”,则传达了战争结束、和平来临的喜悦,进一步提升了整体的情感基调。最后两句,诗人以“螭头”这一意象,展现了对国家未来的关心,强调了在和平时期人们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整首诗构建出一种既温暖又理智的送别氛围,让人感受到友情的珍贵和生活的希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如“杨柳已青青”暗喻生机)、对仗(如“强住行人”与“且从樽酒”)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和表现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传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望,体现了诗人对国家与个人生活的思考。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王崇拯
C. 杜甫
D. 白居易
“渭城杨柳已青青”中的“青青”主要描述了什么?
A. 生命的消逝
B. 春天的生机
C. 秋天的萧瑟
D. 冬天的寒冷
诗中提到的“洮塞”指的是什么?
A. 山川
B. 战争的边境
C. 河流
D. 城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