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17: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17:47
诗词名称: 【正宫】双鸳鸯
作者: 王恽 〔元代〕
类型: 古诗词
柳圈辞暖烟飘,
绿杨桥,旋结柔圈折细条。
都把发春闲懊恼,
碧波深处一时抛。
野溪边,丽人天,
金缕歌声碧玉圈。
解祓不祥随水去,
尽回春色到樽前。
问春工,二分空,
流水桃花飏晓风。
欲送春愁何处去?
一环清影到湘东。
步春溪,喜追陪,
相与临流酹一杯。
说似碧茵罗袜客,
远将愁去莫徘徊。
秉兰芳,俯银塘,
迎致新祥祓旧殃。
不似汉皋空解珮,
归时襟袖有余香。
醉留连,赏春妍,
一曲清歌酒十千。
说与琵琶红袖客,
好将新事曲中传。
春天的柳枝在温暖的烟雾中摇曳,
绿杨桥上,细柳条在轻柔的风中弯曲。
大家把春天的烦恼抛在一边,
在碧波深处尽情游玩。
在野溪边,天上有美丽的姑娘,
金色的歌声如碧玉般清脆。
那些不祥的东西随水而去,
春天的色彩尽回到酒樽前。
我问春天的工匠,空中有几分?
流水桃花随晓风飘荡。
想把春愁送往何处?
只有清影随水流向湘东。
沿着春溪漫步,欢喜地相伴,
我们共临溪水举杯畅饮。
就像那些穿着碧绿罗袜的客人,
希望把烦恼远远送去,不再徘徊。
手捧兰花,俯视银色的塘,
迎接新祥瑞,驱散旧的灾殃。
不似汉皋空解佩环,
归时衣袖间散发余香。
醉意朦胧,欣赏春天的美,
一曲清歌酒量十千。
告诉琵琶和红袖的客人,
好把新事在曲中传唱。
作者介绍: 王恽,元代著名诗人,擅长诗词创作,尤其以描写春景、抒发情感著称。其作品多受前代诗人影响,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艺术魅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春天的怀抱中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与对生活的热情。诗中描绘了春意盎然的自然景象,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双鸳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诗人以“柳圈辞暖烟飘”开篇,营造出一种温暖而恬静的氛围,接着通过绿杨桥和柔圈的描绘,进一步加强了春日的感觉。诗中结合了人、景、情,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在描绘春天的同时,诗人也通过“解祓不祥随水去”的意象,表达了对新生与希望的向往。春天不仅是自然的复苏,也是人们内心希望与愉悦的象征。接着,诗人通过“问春工,二分空”,引入了对春天的思考,流露出对春愁的感慨,展示了对人生无常的哲学思考。
在结尾部分,“醉留连,赏春妍”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深刻热爱与陶醉。在春天的醉意中,诗人希望与友人共享这一份美好,体现了对生活的热情与对友谊的珍视。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生活的感悟,流露出浓浓的诗意与生命的热情。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本诗的中心思想是歌颂春天的美好与生命的活力,同时也传达了对友谊和生活的珍惜。诗人在春天的氛围中,感悟人生的美好,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金缕歌声”主要象征什么?
A. 战争
B. 美好与动听的旋律
C. 悲伤
诗人想把春愁送往何处?
A. 湘东
B. 北国
C. 西域
“醉留连,赏春妍”的意境是什么?
A. 对春天的沉醉与欢愉
B. 对秋天的思念
C. 对冬天的厌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恽的《双鸳鸯》与李白的《将进酒》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生活的热情,但王恽更侧重于春天的自然美,而李白则强调饮酒作乐的豪情。王恽的作品在意象上更加细腻,而李白则显得豪放奔放。两者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表达。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王恽的《双鸳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