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23: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23:47
一个忠臣九族殃,全身远害亦天常。夷齐死后君臣薄,力为君王固首阳。
一个忠臣因忠心而连累九族,远离的灾害也常常降临。夷齐死后,君臣之间更加薄情,只有尽心竭力为君王守护首阳山。
冯翁是明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清新高远的诗风著称。他的诗歌常常借鉴历史典故,表达对忠臣和理想的追求。
这首诗写于作者在峨眉亭旅舍时,受到历史人物的启发,表达了对忠臣遭受磨难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忠诚与背叛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忠臣命运的思考,揭示了历史中的忠诚与背叛的矛盾。开头一句“一个忠臣九族殃”直接指出忠臣的悲惨命运,令人心生感慨。诗中提到的夷齐则是对忠臣形象的具象化,表现出忠诚的代价。接下来的“君臣薄”透视出君主与臣子之间的关系冷淡,反映了当时政治环境的复杂与无奈。全诗情感深沉,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忠臣的同情与惋惜,表达了他对理想忠诚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表现了对忠臣遭遇的同情,以及对忠诚与背叛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诗人在对历史的反思中,传达了对忠诚的崇敬与对现实的失望。
“一个忠臣九族殃”中的“九族”指的是什么?
A. 九个家族
B. 十个家族
C. 一百个家族
D. 三个家族
诗中“夷齐”的死后,君臣关系变得如何?
A. 更加亲密
B. 更加冷淡
C. 没有变化
D. 不清楚
诗中提到的“首阳”象征着什么?
A. 忠臣的理想归宿
B. 君主的故乡
C. 战争的地方
D. 一座山脉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冯翁的诗更加强调忠臣的个人悲剧,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社会动荡对普通人的影响。两者都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表现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