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4:32: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4:32:07
九日舟行至桐庐
作者:刘基 〔元代〕
杪秋天气佳,九日更可喜。
众人竞登山,而我独泛水。
江明野色来,风淡汲鳞起。
苍翠观远峰,泬寥度清沚。
沙禽泛悠飏,岸竹摇萝靡。
溯湍怀谢公,临濑思严子。
紫萸空俗佩,黄菊漫妖蕊。
落帽非我远,虚垒非我耻。
扣舷月娟娟,濯足石齿齿。
澄心以逍遥,坻流任行止。
在深秋的天气中,正是一个好时光,尤其是重阳节更让人欢喜。大家都争相去登山,而我却独自划船游玩。江面明朗,野外的景色如画,微风轻拂,水面上鱼群跃起。远处的青峰苍翠,水边的滩涂清澈而空旷。沙洲上的鸟儿悠然自得,岸边的竹子随着风摇曳。逆流而上怀念谢公,临水而坐思念严子。紫萸花只是在世俗中装饰,黄菊花却随意开放着妖艳的花瓣。落下的帽子并不是我远离的标志,虚妄的名声也不是我所羞耻的。轻轻敲击船舷,月光如水般柔和,赤脚浸泡在光滑的石头上。心中澄净而悠然自得,随流而行任意停留。
作者介绍:刘基(1311-1375),字伯温,元代著名的诗人、政治家。他在文学上成就斐然,是元代诗歌的重要代表之一,多以抒情和山水为主题。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重阳节,正值秋季,诗人选择在众人攀登山峰时独自划船,表现了一种独特的洒脱与对自然的热爱,反映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九日舟行至桐庐》是一首富有自然情趣和人生态度的诗。诗人通过描写秋日的美景,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超脱。诗的开头,诗人以“杪秋天气佳,九日更可喜”引入,展现了他对重阳节的赞美。接着,诗人描写了众人攀登高山的场景,表现出一种人群的热闹与竞争,然而他却选择在水面上自由地游玩,显示出他对浮世喧嚣的淡然与不羁。
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的江河与山水的恬淡。江面明亮,野色苍翠,风轻云淡,诗人为我们勾勒出一幅静谧优雅的自然画卷。诗人将对自然的热爱与内心的宁静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在后半部分,诗人回忆历史名人谢公与严子,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紫萸与黄菊的对比,象征着世俗与高雅,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最后以“澄心以逍遥,坻流任行止”作结,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心灵的宁静与自由,是他追求的真正目标。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对仗,如“众人竞登山,而我独泛水”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诗人的独特境界。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超然的意境。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世俗的超脱,以及追求内心宁静与自由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九日”指的是哪个节日?
诗人选择在水上游玩而不是登山,体现了他怎样的生活态度?
“落帽非我远,虚垒非我耻”中的“虚垒”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