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0:41: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0:41:32
吾闻共工台,乃在昆仑北。
长蛇戴九头,利吻错戈戟。
呿呀恣啖食,抵厥成溪泽。
呜呼三仞沮,可以警贪得。
我听说共工台在昆仑山的北边,
那里有一条长蛇,头上长着九个头,
它的利嘴咬住了戈和戟。
呜呼,三仞的水流被阻塞,可以警示那些贪得无厌的人。
“共工”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个神,常被认为是水神。传说他与祝融争斗,最终因其贪婪而导致大水泛滥。该诗通过共工的形象,警示人们贪婪所带来的祸害,意在反映社会的动荡与对贪婪的批判。
刘基(1311年-1375年),字伯温,号千里,明代著名的诗人、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文学上以诗词见长,作品多表现对历史的思考与对时局的忧虑。他的诗风严谨,常常运用典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咏史》系列诗歌是刘基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沉思与感慨。本首诗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变革之际,政治腐败、贪污现象严重,刘基借用共工的故事来表达对当时贪得无厌现象的批评。
这首诗通过描绘共工台及其九头蛇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共工台的设定让人联想到古代神话中的混乱与灾难,暗示了贪婪和腐败给社会带来的危害。长蛇戴九头,象征着贪婪的无限扩张,令人不寒而栗。诗中提到的戈戟,代表着战争和冲突,暗示社会动荡不安。
“呜呼三仞沮”一句,强调了贪婪所导致的后果,三仞的深水被阻,象征着贪婪不仅仅是个人行为,更是对社会和自然的破坏。通过这种紧迫的警示,诗人用生动的意象与强烈的情感,让读者感受到历史的沉重与警醒。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仅是对古代神话的描绘,更是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警示后人应当警惕贪婪与权力的结合,保持清醒与理智。
吾闻共工台,乃在昆仑北:诗人通过“闻”引出共工台的背景,设定在昆仑北方,营造出一种神秘和遥远的感觉。
长蛇戴九头,利吻错戈戟:描绘了一种可怖的形象,九头蛇的形象代表着贪婪的多面性,而“戈戟”则暗示了冲突与战争。
呿呀恣啖食,抵厥成溪泽:通过蛇的声音和吞噬行为,强调了贪婪的无止境,最终造成环境的破坏。
呜呼三仞沮,可以警贪得:以感叹形式结束,警示人们贪婪的后果,暗含了对历史的反思。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警示贪婪与贪欲的危害,借用古代神话中的形象,反映当时社会的腐败,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与对未来的警示。
共工台位于哪个方向?
诗中提到的“九头蛇”象征什么?
“呜呼三仞沮”中的“三仞”表示什么?
与杜甫的《登高》相比,刘基的《咏史》更侧重于对历史的反思与警示,而杜甫则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个人的感慨和忧愁。两者都反映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但侧重点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