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42: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42:35
会稽南镇夏王封,蔽日腾空紫翠重。阴洞烟霞辉草木,古祠风雨出蛟龙。玄夷此日归何处,玉简他年岂再逢。安得普夫休战伐,不令竹箭困输供。
在会稽南镇,夏王的封地如同青翠的云彩遮蔽了阳光,腾空而起。阴洞中的烟霞映照着草木,古老的祠庙在风雨中仿佛呼唤出蛟龙。今天,玄夷的归处又在何方?那玉简中的缘分,来年又是否能够重逢?希望百姓们能够停止战争,不再让竹箭困扰供养的生活。
刘基,字伯温,号景风,元代著名的诗人和政治家。他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诗风而闻名。刘基一生经历了元朝和明朝的更替,他的诗作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常常反映出对社会的关心与思考。
《春兴七首》是刘基在春天时写的诗集,其中的作品大多表现春天的生机与对人生的感慨。该首诗写于元末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民生困苦,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与对战乱的厌倦。
《春兴七首 其四》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丰富的历史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历史命运的思考。诗的开头提到“会稽南镇夏王封”,以地名引入,给人以历史的厚重感。接着,通过“蔽日腾空紫翠重”描绘出一种生机勃勃却又隐含压迫的景象,仿佛在暗示着阳光下的阴霾。
“阴洞烟霞辉草木”句,表现了自然界的美好,但“古祠风雨出蛟龙”则引入了神秘的历史元素,似乎在暗示着古老的力量在风雨中仍然存在,象征着人类命运的复杂与多变。接下来的“玄夷此日归何处”,引发了对外族关系的思考,显示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忧虑。
最后的“安得普夫休战伐”,更是直白地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感与对和平的渴望。这首诗不仅有对自然的赞美,也蕴含着诗人对历史的思索与对人间安宁的向往,显示了其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情怀。
整首诗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历史的沉思,反映了诗人对国家与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以及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关注。
诗中的“蔽日”指的是什么?
“安得普夫休战伐”表达了什么愿望?
诗中提到的“蛟龙”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