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百字令 舟泊小金山下,客有歌大江东去词者》

时间: 2025-04-28 07:11:57

诗句

片帆摇曳,喜东风吹雨,秋容新沐。

一带长江,青未了、天际乱峰如簇。

浮玉山空,梧桐人去,月冷神仙屋。

停舟吊古,*泉三酹寒菊。

犹记邂逅桓郎,驿楼残照里,倚阑吹竹。

南去北来人自唤,老树柳丝长绿。

倦客能吟,倚歌而和,醉写沧浪曲。

今宵何处,钓鱼台下寻宿。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7:11:57

原文展示:

百字令
舟泊小金山下,客有歌大江东去词者
作者: 张可久 〔元代〕

片帆摇曳,喜东风吹雨,秋容新沐。
一带长江,青未了天际乱峰如簇。
浮玉山空,梧桐人去,月冷神仙屋。
停舟吊古,泉三酹寒菊。
犹记邂逅桓郎,驿楼残照里,倚阑吹竹。
南去北来人自唤,老树柳丝长绿。
倦客能吟,倚歌而和,醉写沧浪曲。
今宵何处,钓鱼台下寻宿。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秋天的长江美景和舟泊小金山的情景。小船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秋天的景色如同刚沐浴过般清新。一望无际的长江,直到天边,峰峦叠嶂。浮玉山在空中显得格外宁静,梧桐树下人已离去,月光下神仙的居所显得寒冷。停舟怀古,斟酒祭寒菊。仍记得与桓郎偶然相遇的时光,那时在驿楼的夕照中,倚栏听竹声。南来北往的人们相互呼唤,老树的柳丝依旧常青。疲惫的旅人能吟唱,倚靠着歌声而和,醉意写下《沧浪曲》。今晚又将在钓鱼台下寻找栖身之处。

注释:

  • 片帆摇曳:指小船的帆在风中轻轻摇摆。
  • 东风吹雨:形容春秋时节的风雨交加,给人带来清新的感觉。
  • 一带长江:指广阔的长江,象征着浩瀚的江水。
  • 月冷神仙屋:借用神仙的住所来表达孤寂与清冷。
  • 停舟吊古:停船沉思古人之事。
  • 泉三酹寒菊:指在泉水旁为寒菊敬酒,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可久,元代词人,以其豪放派词风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情感真挚,富有画面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舟泊小金山时,表达了词人在江边的感慨与孤独,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百字令》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长江的壮丽和秋天的清冷,表现出词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沉思。词中描绘的景物如“片帆摇曳”、“月冷神仙屋”,都蕴含着深厚的情感。诗人以“停舟吊古”来引发对古人往事的追忆,突显了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无情。通过“倦客能吟”的描述,展示了诗人作为旅人的孤独感,同时又通过“醉写沧浪曲”带出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艺术的追求。这首词不仅在形式上流畅自然,更在情感上深邃动人,展现了元代词人对生活的独到见解和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片帆摇曳,喜东风吹雨,秋容新沐”:描写了秋天的江面,帆船随风摇曳,给人以清新之感。
  • “一带长江,青未了天际乱峰如簇”:长江水面延绵不绝,远处的山峰如同簇拥在一起,形成壮丽的自然景观。
  • “浮玉山空,梧桐人去,月冷神仙屋”:浮玉山显得宁静,梧桐树下已无人迹,月光映照下的神仙屋显得冷清。
  • “停舟吊古,泉三酹寒菊”:借古思今,停下船,向寒菊敬酒,表达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 “犹记邂逅桓郎,驿楼残照里,倚阑吹竹”:回忆与桓郎的偶遇,夕阳下的驿楼,倚在栏杆上听竹声。
  • “南去北来人自唤,老树柳丝长绿”:南来北往的人们互相呼唤,老树的柳丝依然常青,象征着生命的延续。
  • “倦客能吟,倚歌而和,醉写沧浪曲”:旅人疲惫却能吟唱,酒醉之际写下《沧浪曲》。
  • “今宵何处,钓鱼台下寻宿”:表达了对未来宿处的不确定和对生活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长江比作“一带”,增强了空间感。
  • 拟人:通过“老树柳丝”赋予生命,营造出温情的氛围。
  • 对仗:如“南去北来”,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和对历史的感慨,表达了词人对人生、历史和艺术的思考。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孤独的感受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片帆: 象征自由与流动的生活。
  • 长江: 代表着历史的延续和浩瀚的自然之美。
  • 梧桐: 代表孤独和离别。
  • 月冷: 寓意清冷与孤独的情感。
  • 寒菊: 象征坚韧和对美好事物的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片帆摇曳”指的是: A. 船在风中摇动
    B. 人在舞蹈
    C. 柳树随风

  2. “月冷神仙屋”中的“神仙屋”象征着: A. 热闹的场所
    B. 孤独与清冷
    C. 富丽堂皇

  3. 诗中提到的“倦客能吟”表达了什么? A. 旅人的疲惫与孤独
    B. 旅人的快乐与放松
    C. 旅人的回忆与思考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感慨。
  • 苏轼《水调歌头》:在形式上与本词相似,内容上也探讨了人生与自然的关系。

诗词对比:
张可久与李白的作品虽然风格不同,但都融入了对自然的细腻描写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李白的豪放洒脱与张可久的婉约细腻形成鲜明对比,但都能触动人心,具有相似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元代词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诗词的情感与技术分析》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顺宗至德大安孝皇帝挽歌三首(时充卤簿使) 马上赠虚公 哭李晦群崔季文二处士 过张监阁老宅对酒奉酬见赠 早春南亭即事 奉和韦曲庄言怀贻东曲外族诸弟 送从弟广东归绝句 寄临海郡崔稚璋 送王炼师赴王屋洞 和韩侍御白发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肯定 日陵月替 淫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高字旁的字 孤陋寡闻 下巴 发潜阐幽 戴盆望天 翔骞 言字旁的字 牛字旁的字 疏整 餐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臼字旁的字 矢字旁的字 齐量等观 粉箨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