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木兰花慢 常熟徐氏山园》

时间: 2025-07-27 16:33:34

诗句

看红梅未了,搴杜若,结幽兰。

喜树遮云鬓,地开月面,竹*风鬟。

投竿。

钓鱼台下,似画舫、和雨阁前滩。

龙挂古藤千丈,鹤眠矮屋三间。

跻攀。

危磴小阑干。

松外倚高寒。

且缓步寻诗,忘怀唤酒,满意看山。

斓斑。

紫苔外晕,拂苍云、字字碧琅*。

说与花间胜友,主人未可清闲。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6:33:34

原文展示:

看红梅未了,搴杜若,结幽兰。喜树遮云鬓,地开月面,竹风鬟。投竿。钓鱼台下,似画舫和雨阁前滩。龙挂古藤千丈,鹤眠矮屋三间。跻攀。危磴小阑干。松外倚高寒。且缓步寻诗,忘怀唤酒,满意看山。斓斑。紫苔外晕,拂苍云字字碧琅。说与花间胜友,主人未可清闲。

白话文翻译:

看那红梅花还未凋谢,采撷着杜若,结上幽兰。喜悦之情在树木遮挡的云鬓之间,地面如同皓月般明亮,竹风吹拂鬓发。投下钓竿。在钓鱼台下,仿佛是画舫停靠在雨阁前的滩涂。龙形的古藤高悬千丈,白鹤栖息在矮矮的屋子里。攀登着,站在危险的石阶小栏杆旁。倚靠在松树外,感受高处的寒冷。缓缓步行寻找诗句,忘记了呼唤酒水,满意地欣赏山景。斑斓的景色,紫色苔藓上的晕影,拂动苍云的字字都是碧绿的琅琊。告诉花间的知己朋友,主人却未曾清闲。

注释:

字词注释:

  • :采摘。
  • 杜若:一种水生植物,常用于制香和药材。
  • :古代妇女的发髻。
  • 投竿:指投放钓竿钓鱼。
  • 跻攀:攀登,爬上去。

典故解析:

  • 红梅:象征坚韧与清高。
  • 龙挂古藤:描绘古老而神秘的自然景象,龙常被视为吉祥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可久,元代词人,擅长词作,作品多描绘生活情趣及自然景观,风格洒脱。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常熟徐氏山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人的思念,体现了其闲适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木兰花慢 常熟徐氏山园》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与人际关系的词作。词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敏锐观察。开头先描绘红梅与杜若的生机,显现出春天的气息,接着通过竹风、钓鱼等元素,营造出一种悠闲自在的氛围。诗人不仅在自然中寻求诗意,也在其中寻找与友人共度时光的乐趣。

诗中融合了丰富的意象,如“龙挂古藤”“鹤眠矮屋”,展现了自然的壮丽和人居的恬静,形成鲜明的对比。词末以“说与花间胜友,主人未可清闲”点出诗人与友人相聚的悠闲与主人忙碌的对比,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感慨。

整首词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文化修养,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体现出一种“闲情逸致”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看红梅未了,搴杜若,结幽兰:描绘春天的气息,暗示生机与希望。
  • 喜树遮云鬓,地开月面,竹风鬟:展现自然的美丽,树木与竹风给人带来愉悦的感觉。
  • 投竿。钓鱼台下,似画舫和雨阁前滩:描绘钓鱼的场景,营造出一种诗意的生活状态。
  • 龙挂古藤千丈,鹤眠矮屋三间:通过壮丽的自然景观,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 且缓步寻诗,忘怀唤酒,满意看山:表达诗人对生活的满足与对诗句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似画舫和雨阁前滩”,借助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景象。
  • 对仗:词句对称,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情的珍惜,体现出一种宁静致远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梅:象征坚韧与希望。
  • 杜若:象征纯洁与优雅。
  • :象征力量与神秘。
  • :象征高洁与闲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杜若”是指什么? A. 一种水生植物
    B. 一种树木
    C. 一种花卉

  2. 诗人通过什么活动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A. 游泳
    B. 钓鱼
    C. 采摘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张可久与李清照的作品均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张可久更侧重于宁静的生活意境,而李清照则常常表达对离别与思乡的惆怅。

参考资料:

  • 《元代词人研究》
  • 《古典诗词欣赏》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岳阳道中作 鹭鸶二首 读李贺歌集 期友人 寄勉二三子 览延栖上人卷 寄居道林寺作 寄谢高先辈见寄二首 其一 过陆鸿渐旧居 寄南岳泰禅师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眼结尾的成语 非字旁的字 卜字旁的字 魂飞魄荡 探手 浪职 爿字旁的字 几字旁的字 输泻跳蹙 骇开头的成语 石字旁的字 为所欲为 包含苟的成语 通宦 了无所见 轻轻易易 内重外轻 私逃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