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3:44: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3:44:09
白发今朝见,虚斋晓镜清。
乍分霜简色,微映铁冠生。
幕下多能事,周行挹令名。
流年未可叹,正遇太阶平。
今早在镜中看到白发,虚空的书斋里晨光清晰可见。
乍然间分开了霜白的头发,微微映衬着我的铁冠。
在朝幕之下有许多能干的事,四处游走也能获得盛名。
对于流年我并不感叹,现在正值太阶之平。
该诗中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白发”常用以象征年老、经历和智慧;“铁冠”则常常与官职、权力联系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身份和地位的反思。
作者介绍:权德舆(约759年-818年),字士直,号东皋,唐代诗人,官至侍御史。其诗风清新、质朴,常表现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诗人中年,对人生感慨颇多,尤其是对时光流逝的思考和对自己身份的认同。
这首诗通过对自己白发的感叹,表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以及对自己身份的深思。开头两句,诗人早晨在镜中看到自己白发,暗示着年华已逝,且“虚斋”象征着内心的清净与对人生的沉思。接下来的“乍分霜简色,微映铁冠生”,通过简单的描写,将白发与身份结合,反映出诗人对自身地位和智慧的自省。
后半部分,诗人提到“幕下多能事”,表达了自己在官场中的潜力和能力,但“周行挹令名”则暗示在权力中心外的游走,似乎有一种无奈的流浪感。最后一句“流年未可叹,正遇太阶平”,则表现出诗人对流年似水的接受,虽然人生短暂,依然在这个太平盛世中寻求自我价值。
整首诗在清新的意象中流露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表现了诗人对时间、身份及自我价值的理解,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反映了对人生无奈的接受与对自我价值的追求,表现出一种淡然的态度,告诫读者珍惜当下。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白发”象征什么?
A. 年轻
B. 年老
C. 财富
D. 权力
诗人提到的“虚斋”代表了什么状态?
A. 忙碌
B. 宁静
C. 混乱
D. 寂寞
“流年未可叹”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态度是?
A. 无奈
B. 接受
C. 抗拒
D. 忽视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