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7:28: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7:28:58
作者: 李曾伯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自鹫峰曾见,金粟如来,犹有英烈。
碧玉琅玕,点缀碎琼屑。
不御纷华,独餐沆瀣,比众芳殊别。
好向凉宵,无风无雨,宜露宜月。
身在山中,名香天下,全似幽人,一种修洁。
解使多愁,对此亦纾悦。
绿绮窗前,乌云鬓侧,休为玉人折。
剩赋新词,满倾佳醑,为成三绝。
在鹫峰上曾经见过,那金光闪闪的粟米如同佛祖降临,依然铭刻着英烈的精神。
碧玉和琅玕相互点缀,如同碎琼的珍珠。
我不追求世俗的繁华,只是独自享受这清幽的氛围,宛如与众不同的芳香。
我喜欢在凉爽的夜晚,无风无雨,露珠和明月最为适宜。
身处山中,香名远播,仿佛隐居的高人,修身养性。
即使有许多忧愁,面对这样的景象也能释怀。
绿绮窗前,乌云鬓边,休要为美人所折磨。
只剩下新词赋就可以畅饮美酒,成就三绝佳作。
作者介绍:
李曾伯,字君衡,号瑶亭,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在诗歌中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创作背景:
《醉蓬莱》诞生于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书院集会上,诗人通过描绘自然和内心的宁静,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繁华的淡泊。
《醉蓬莱》是一首充满哲思的诗作,李曾伯通过精妙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他对山水之间生活的向往。诗中先以“鹫峰”引入,象征高远与清明,接着描绘了金粟与英烈的意象,表达了对历史和英雄的敬仰。接下来的“碧玉琅玕”更是将自然美与人文修养结合在一起,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诗中反复提到的“无风无雨”、“宜露宜月”,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诗人心灵的宁静。诗的后半部分则表达了对世俗烦恼的超脱,显现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整首诗呈现出一种自我修炼与自然和谐的完美结合,充分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理想人生的思考与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世俗繁华的淡泊与对自然清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宋代文人追求隐逸生活的理想与哲学。
诗词测试:
诗中“金粟如来”主要表达了什么意象?
李曾伯在诗中表现了对什么的态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