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02: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02:52
《鹧鸪天 乘公交车》
挤进车门勇难当,前呼后拥甚堂皇。
身成板鸭干而扁,可惜无人下箸尝。
头尾嵌,四边镶,千冲万撞不曾伤。
并非铁肋铜筋骨,匣盛磁瓶厚布囊。
全诗翻译:
挤进公交车的门,真是勇气可嘉,
前面呼喊,后面拥挤,场面十分壮观。
我像那干扁的板鸭,真是可惜无人愿意尝试。
车头车尾紧密相连,四周装饰华丽,
在千百次碰撞中我依然安然无恙。
并不是铁打的肋骨铜作的筋骨,
而是装着磁瓶的厚布口袋。
启功(1912年-2003年),中国著名书法家、诗人、学者,以其独特的书法风格和深厚的文学素养著称。他在古典诗词方面造诣颇深,作品常常展现传统文化的底蕴。
这首诗创作于现代社会背景下,反映了人们在城市生活中乘坐公共交通的种种感受,表现了对拥挤环境的无奈与自嘲。
这首《鹧鸪天 乘公交车》通过对公交车的拥挤描绘,展现了现代都市生活的一个侧面。诗人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乘车的艰难,尤其是“挤进车门勇难当”一语,便道出了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为了生活而不得不忍受的种种不便。诗中对自己身形的比喻“身成板鸭干而扁”,不仅形象地描绘了身体被挤压的状态,还暗含了对这种状态的无奈和自嘲,令人发笑。
“千冲万撞不曾伤”则在这种拥挤中体现出一种韧性和坚持,尽管外在环境令人窒息,内心却依然保持着平静和从容。结尾部分提到“并非铁肋铜筋骨”,更是直白地表达了自己虽身处艰难环境,却并非强大无比的形象,反而是一种柔软而脆弱的存在。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具有了一种深刻的哲理性,既是对现代生活的观察,也是对人自身存在状态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公交车拥挤的描绘,展现了现代生活的不易,表达了人在社会生活中面临的种种挑战与内心的脆弱,充满了人性思考与哲理。
诗中提到的“前呼后拥”主要表达了什么?
“身成板鸭干而扁”中的“板鸭”是用来比喻什么?
诗的主题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