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38: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8:32
天仙子
作者: 伯昏子 〔当代〕
危石挂峰惊壑暝,
望里霭青移不定。
幽潭难测叶孤飞,
沉魄冷,谁能拯,
几度苦攀难忆省。
休道利身登绝顶,
最是益心涵泳敬。
春山一入已忘归,
鸣竹影,听泥径,
漙露渐消花靥病。
在危石挂峰的地方,令人惊异的渊谷在暮色中显得模糊不清;远望青霭的云雾在不停地变幻。幽深的潭水难以测度,孤叶飘飞,谁来拯救那沉寂的灵魂呢?多少次艰难攀登,想要忘却苦闷却难以释怀。不要只道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而登上绝顶,最重要的是心灵的提升与敬畏。春山一入便已忘却归途,听那竹影轻响,泥土小径的细声,露水渐渐消散,花儿的容颜也因而憔悴。
作者介绍:伯昏子是当代诗人,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思考著称。他的作品常常探索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一个春日的傍晚,诗人置身于高山之中,面对自然的壮丽与内心的孤独,产生了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
这首诗以高山与幽潭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仰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开头几句描绘出险峻的山峰与模糊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惊悸与不安的氛围,这不仅是对外界环境的描写,更是对内心状态的映射。在对幽潭的描绘中,诗人使用“难测”来暗示生命的复杂与不可知,突出对个人心灵的探索。
随着诗歌的推进,诗人逐渐转向对自我价值的思考,强调心灵的提升和对自然的敬畏。而最后几句则通过对春山与泥径的细致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自然变化的感慨,似乎在提醒人们要珍视当下,理解自然与自我之间的关系。
整首诗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深情,具有一种哲理性的美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在面对困难与孤独时,心灵的提升与敬畏的重要性。诗人在自然中寻求心灵的安慰与自我反思,展现了哲理性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危石”象征什么?
“沉魄冷,谁能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的最后一句“漙露渐消花靥病”中“花靥病”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白在《庐山谣》中同样描绘了自然的壮丽,但着重于豪情与抒发,而伯昏子则更偏向于内心的探索与哲理的思考。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前者更为奔放,后者则显得沉静而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