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7:35: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7:35:07
晓谒崇祠雾霭深,
行藏因识二贤心。
榻前自有孤忠疏,
林下谁赓招隐吟。
寂寂精庐苍藓入,
堂堂遗像暗尘侵。
客中莫致生刍奠,
聊汲山泉荐菊斟。
清晨我前往崇祠拜谒,雾霭笼罩着深邃的庭院,
我的行踪和隐居的道理,都是因识得两位贤者的心志。
榻前自然有孤独的忠贞之志,
林下又是谁在吟唱隐士的诗篇?
静谧的精舍里,青苔悄然蔓延,
堂中的遗像也被暗淡的尘埃所侵染。
客人中无须献上生祭的供品,
不如汲取山泉水,敬献菊花酒来斟酌。
释圆悟,宋代僧人,擅长诗词,常以山水、隐士生活为主题,表达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思考。
本诗创作于一次朝圣的旅途中,作者在崇祠中缅怀两位贤者,表现了对忠诚与隐逸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清晨的拜谒,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庄重的氛围。诗人在崇祠中感受到贤者的精神,表达了对忠贞品德的敬仰。全诗情感真挚,字句间透出深沉的哲理与感慨。第一联描绘了晨雾弥漫的景象,给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感觉,暗示了对贤者精神的追寻。第二联通过“行藏”二字,体现出作者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思考。接下来的几联则逐步深入,描绘了遗像被尘埃侵蚀的情景,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心的淡漠。最后两句则回归到现实,表达了对简单而纯粹的祭奠方式的选择,寓意着对自然与内心的回归。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追思,也反映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深刻反思,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和人文关怀。
整首诗以对贤者的追思为主题,表达了对忠诚、隐逸和自然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人性深刻的思考。
诗中提到的“崇祠”是指什么?
A. 晨曦
B. 祠堂
C. 山泉
诗人对隐士的态度是?
A. 蔑视
B. 尊敬
C. 忽视
“榻前自有孤忠疏”中,“孤忠”是什么意思?
A. 忠诚而孤独
B. 孤立无援
C. 忠心不二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学习,希望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意境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