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风入松三首 其二》

时间: 2025-05-06 02:04:18

诗句

飘飖萤火小林间,时去复时还。

林边谁在微声语,正和著、淡月清蝉。

只自遥遥飘过,留它夜色阑珊。

年年春草长还残,萤火与谁关。

呢喃又有青春伴,厮磨尽、鬓影衣环。

依旧遥遥飘过,遥遥飘堕秋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04:18

原文展示

飘飖萤火小林间,时去复时还。
林边谁在微声语,正和著淡月清蝉。
只自遥遥飘过,留它夜色阑珊。
年年春草长还残,萤火与谁关。
呢喃又有青春伴,厮磨尽鬓影衣环。
依旧遥遥飘过,遥遥飘堕秋阑。

白话文翻译

在小林间,萤火虫飘荡不定,时而飞去,时而回来。
林边有人在轻声交谈,正与淡淡的月光和清脆的蝉鸣相映成趣。
它只是悄然飘过,留下夜晚的迷离。
年复一年,春草依旧生长,却也渐渐凋残,萤火虫与谁有关系呢?
低声的呢喃中,又有青春伴随,直到鬓发和衣裳相磨。
它依然遥遥飘过,渐渐地飘落在秋天的栏杆上。

注释

  • 飘飖:形容轻盈飘动的样子。
  • 阑珊:形容夜色渐深,光影微弱的样子。
  • 呢喃:低声细语,轻声说话。
  • 鬓影衣环:形容头发和衣服的影子,暗指青春的流逝。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明显引用古代典故,但“萤火虫”作为自然的象征,常与孤独、离别等情感相关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青山,生于20世纪中叶,作为当代诗人,致力于探索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其作品常常表现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风入松三首》是卢青山对自然与人情的描写,反映了他对生命和时光流逝的感悟,尤其是在春夏之交,万物复苏之际,诗人通过萤火虫的意象传达了对青春与自然的深切思考。

诗歌鉴赏

《风入松三首 其二》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诗歌的开头,萤火虫在小林间的飘荡,给人一种轻盈、灵动的感觉,仿佛在描绘生命的脆弱与美丽。随着“林边谁在微声语”,诗人将目光转向人类,人与自然的对话,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然的氛围。

“年年春草长还残”,时光的流逝不可逆转,青春与生命在不断的轮回中显得愈发珍贵。诗人在这里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萤火虫的存在似乎在问,生命的意义何在?而“呢喃又有青春伴,厮磨尽鬓影衣环”则表现出对青春的珍惜与眷恋,尽管时光无情,但那份记忆依然鲜活。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展现了生与死、春与秋之间的辩证关系,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飘飖萤火小林间:描绘了萤火虫在林间轻盈的舞动,象征生命的脆弱与美好。
  2. 时去复时还:表现出萤火虫不定的飞行,暗示生命的无常。
  3. 林边谁在微声语:引入人类的活动,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
  4. 正和著淡月清蝉:描绘了宁静的夜晚,月光与蝉鸣相映成趣,营造出和谐的氛围。
  5. 只自遥遥飘过:萤火虫的飘动似乎在时间的长河中显得渺小。
  6. 留它夜色阑珊:夜色朦胧,给人一种迷离的感觉。
  7. 年年春草长还残:自然的轮回,春草虽生长,但也显现出衰败的一面。
  8. 萤火与谁关:反问,表达对生命与他人关系的思考。
  9. 呢喃又有青春伴:青春的存在给人以安慰,低声的呢喃中蕴含着情感。
  10. 厮磨尽鬓影衣环:描绘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暗示青春的流逝。
  11. 依旧遥遥飘过:萤火虫在时间的长河中继续飘荡,象征生命的延续。
  12. 遥遥飘堕秋阑:最终落到秋天的栏杆,象征着季节的更替与生命的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萤火虫比作生命的象征,表达生命的脆弱。
  • 拟人:萤火虫与人类的微声语形成对比,增强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感。
  • 对仗:如“年年春草长还残”,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生命的脆弱与自然的美丽,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青春与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悟,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考。

意象分析

  • 萤火虫:象征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 小林:自然的象征,代表着生机与宁静。
  • 月光与蝉鸣:象征和谐的自然环境,反映出诗人的内心情感。
  • 春草与秋阑:自然的轮回,暗示生命的无常与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飘飖”指的是什么?

    • A. 自由自在
    • B. 轻盈飘动
    • C. 迅速飞行
      答案:B
  2. “年年春草长还残”中的“残”指的是什么?

    • A. 只剩下
    • B. 逐渐凋零
    • C. 生生不息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呢喃”最接近于哪个词?

    • A. 争吵
    • B. 低语
    • C. 高歌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杜甫的《春夜喜雨》与卢青山的《风入松三首 其二》在描写自然的细腻程度上有相似之处,均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同时,杜甫的诗歌中更多地融入了社会现实,而卢青山则更侧重于内心的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中国现代诗歌选》
  • 《唐诗三百首》
  • 相关的诗词研究文章与论文。

相关查询

风流子(和桐城魏宰) 题德章山亲公塔 和曾式古 和刘与可二首 题乌江官舍木芙蓉 秋日野步和王觉民十六首 南乡子(寄和潘教授元宾喜晴) 点绛唇(冬日江上) 送彦立兄游太学以恩袍草色动为韵 五祖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很很 艮字旁的字 司官 包含溺的成语 黍字旁的字 蛰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太湖精 下气怡声 音字旁的字 方长宜 纨绮子弟 目呆口咂 提土旁的字 雁逝鱼沉 覆盂 不干不净 水字旁的字 程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