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风入松 题马国权补订急就章偏旁歌译注》

时间: 2025-07-31 18:59:58

诗句

笔精点画最关心。

声价重鸡林。

欲从急就论家法,溯汉兴、还待钩沉。

亥豕鲁鱼能却,龙僵虎踣齐喑。

个中真草耐追寻。

未悔作书淫。

神游戈磔流沙际,独依依、坠简尘深。

墙壁颠张狂素,人间共宝南针。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18:59:58

原文展示

风入松 题马国权补订急就章偏旁歌译注
饶宗颐

笔精点画最关心。
声价重鸡林。
欲从急就论家法,
溯汉兴还待钩沉。
亥豕鲁鱼能却,
龙僵虎踣齐喑。
个中真草耐追寻。
未悔作书淫。
神游戈磔流沙际,
独依依坠简尘深。
墙壁颠张狂素,
人间共宝南针。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书法艺术的深切关注与思考。作者提到笔墨的精细与画作的重视,强调声价和名声的重要性。接着,诗中提到要从急就章的技法中探讨书法的家法,追溯到汉代的兴起,还需要深入研究。亥和豕的象形字能否相互转换,龙和虎的状态变得沉默无声。诗人认为真正的草书值得深入追寻,而自己也不后悔对书法的沉迷。接着,诗人描绘了自己在流沙边缘的神游,感到孤独而沉重。最后,墙壁上张狂的素白与人间共宝的南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注释

字词注释

  • 笔精点画:指书法的技艺精细。
  • 声价重鸡林:形容书法在艺术界的声望。
  • 急就论家法:急就章即为书法的一种技法,论及书法的家规和技法。
  • 钩沉:深挖和研究。
  • 亥豕鲁鱼:亥和豕是古代的象形字。
  • 龙僵虎踣:形容龙和虎的状态无生气。
  • 真草:真正的草书。
  • 戈磔流沙:形容在流沙中神游的状态。
  • 南针:指南针,象征方向和宝贵之物。

典故解析

  • “亥豕”与“鲁鱼”均为古代汉字的象形表现,体现了汉字书法的复杂性和深邃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饶宗颐(1917-2018),是中国著名的书法家、画家和文化学者,擅长古典文学与历史研究。他的作品融合了传统与现代,深受推崇。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饶宗颐对书法及其技艺的探索与思考中,反映了他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

诗歌鉴赏

这首诗充满了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敬仰之情,饶宗颐以精妙的笔触探讨了书法的内涵与外延。诗中不仅关注书法的技法与技巧,更深入到书法背后的文化根源与历史背景。通过对字形的比喻与隐喻,诗人将书法与自然、生命和历史相结合,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个人的艺术追求。

诗的最后两句,描绘了诗人在书法创作中的孤独与坚持,展现了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墙壁上的张狂与人间的南针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书法艺术在繁杂的人生中所占据的独特位置。整体来看,诗歌不仅是对书法的赞美,更是对传统文化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笔精点画最关心:强调书法的细腻与重要性。
  2. 声价重鸡林:书法在艺术界的声望和价值。
  3. 欲从急就论家法:希望从书法技法中探讨传统的家法。
  4. 溯汉兴还待钩沉:追溯汉代书法的兴起,还需要深入研究。
  5. 亥豕鲁鱼能却:探讨古汉字的象形转换。
  6. 龙僵虎踣齐喑:比喻书法的沉寂与缺乏生气。
  7. 个中真草耐追寻:真正的草书值得深入追寻。
  8. 未悔作书淫:对书法的沉迷并不后悔。
  9. 神游戈磔流沙际:形容在创作中神游的状态。
  10. 独依依坠简尘深:感受到孤独与书法创作的沉重。
  11. 墙壁颠张狂素:墙壁上张扬的素白。
  12. 人间共宝南针:人间珍贵的南针,象征方向和指导。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龙僵虎踣”形容书法的沉寂。
  • 拟人:赋予书法以生动的情感。
  • 对仗:在诗句中使用对称的结构,增强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书法艺术的探讨与思考,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深切热爱与对书法技艺的执着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书法技艺。
  • 龙、虎:象征力量与生气。
  • 流沙:象征创作过程中的不稳定与迷惘。
  • 南针:象征方向和指引。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该诗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饶宗颐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急就章”是什么?

    • A. 一种书法技法
    • B. 一种绘画技法
    • C. 一种诗歌形式
    • D. 一种音乐风格
  3. “墙壁颠张狂素”中的“张狂”意指什么?

    • A. 温柔
    • B. 放肆
    • C. 安静
    • D. 和谐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书法论》:探讨书法的理论与实践。
  • 《古诗十九首》:展现古典诗词的魅力。

诗词对比: 与苏轼的《题西林壁》相比,两者都反映了对艺术的思考与追求,但饶宗颐更侧重于书法的技艺与文化内涵,而苏轼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两者在主题与情感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思想深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2. 《饶宗颐书法作品集》
  3.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如梦令 其十四 如梦令 有感 如梦令 其四 家弟送蝶至 如梦令 梅 如梦令 题秋海棠便面 如梦令 如梦令 其二 如梦令 如梦令 口占 如梦令 陈老莲六逸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黽字旁的字 热烈 武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凵字底的字 软钉子 南半球 法不阿贵 彑字旁的字 日字旁的字 从逸 长虑却顾 巛字旁的字 不治之症 钟鼎之家 工力悉敌 形表影附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