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8:05: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8:05:44
题黄唐伯一经堂
作者:杨万里
人言天地生仲尼,不知仲尼生两仪。
易中先自有太极,生天生地谁得知。
一经以後脉为六,六经以前一经足。
学子要探天地心,诗书执礼皆可寻。
吾乡後身黄叔度,教子一经有住处。
寄言韦家父子间,浪比籯金良汗颜。
人们说天地是由仲尼(孔子)所生,但不知道是仲尼从两仪(阴阳)中产生的。在《易经》中,早就有了太极(宇宙的本源),谁能知道天地的生成过程呢?
《易经》之后有六经,但在六经之前,《易经》就已经足够了。
学子们要去探求天地的本心,诗、书、礼都能寻找到。
我家乡的黄叔度,教导子孙《易经》有其道理。
借此告诉韦家父子,空谈只是浪费时间,真正的知识是金子般的珍贵。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诗人,出身于江西。他以清新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而闻名,尤其在山水田园诗方面成就卓著。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儒家思想复兴,诗人借用黄唐伯的经堂,表达对《易经》和儒家经典的推崇,以及对教育、传承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孔子和《易经》的讨论,表达了诗人对儒家经典的深刻理解和对教育传承的重视。开篇以“人言天地生仲尼”引入,提出了孔子与天地的关系,接着引入“两仪”与“太极”,深入探讨了宇宙的生成和变化,显示出作者对于哲学思想的掌握。
诗中提到“学子要探天地心”,强调了学习的目的在于探求自然和人性的本质,体现了诗人对教育的重视。通过“吾乡後身黄叔度”,诗人不仅表达了对家乡教育的自豪,也寄托了对后代的期望。
最后以“寄言韦家父子间”结束,提醒后人珍惜知识,警惕空谈与虚妄,这种对比手法增强了诗的深度和警示效果,表现了诗人对知识价值的重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强调经典的重要性和教育的价值,提倡学子们要深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探索。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仲尼”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老子
B. 孔子
C. 荀子
D. 庄子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__”是古代经典之一,探讨自然和人事的变化。
判断题:诗人认为《易经》是最重要的经典之一。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登高》相比,杨万里的这首诗更注重哲理思考和教育价值,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两者在风格和主题上各有千秋,但都体现了对文化的重视。
这些资料将帮助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的魅力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