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20: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20:31
行香子 李会首问道
作者: 刘志渊 〔元代〕
大道无形。强立其名。
判五气融摄生成。
贯通六合,总括群灵。
本无情,亦无臭,又无声。
人悟勤行。造化无生。
要灰心杳杳冥冥。
不空不有,妙体纵横。
这真常,腾今古,独惺惺。
这首诗的主题围绕着“道”的概念展开。道是无形无象的,无法用言语来描述,却又是万物生成的根本。它贯穿天地,包罗万象,实际上是无情无味无声的存在。人们应通过努力实践来领悟这一道理。创造万物的力量是无生的,若想要追求道的真谛,就必须放下心中灰暗的疑惑。道既不空无,也不是有形的,它的妙用无处不在。这种真常的道理贯穿古今,唯有心灵清醒才能领悟。
作者介绍: 刘志渊是元代的诗人,擅长道理和哲学的表达,作品多涉及道教思想,展现了其对自然和道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交融的时期,诗人通过“道”的探讨来寻找内心的平静与智慧,表达了对自然法则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行香子 李会首问道》是一首深刻而富有哲理的诗,诗人通过对“道”的探讨,引领读者思考存在的本质。在这首诗中,诗人首先揭示了“道”的无形与无相,强调了人们对“道”的误解。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许多人对生活、自然和宇宙的认识常常停留在表面,而刘志渊则通过对“道”的深入探讨,呼唤人们回归本源,理解事物的真正意义。诗中使用的比喻和形象化的语言,使得抽象的哲学思想变得具体而可感,读者在品味之余,能够引发深层的思考。
同时,诗人的用词简练而富有力度,表达出对生活的淡然态度和对智慧的追求。尽管道是无形的,但它又是贯穿一切的真理,诗人希望人们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感悟这一道理。整首诗在阳光与阴影之间,展现了一种深邃的哲思和清明的心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传达了对“道”的深刻理解,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超越表象,领悟事物的本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 “大道无形”强调了什么?
填空题: 诗中提到“本无情,亦无臭,又无声”,这说明道的__。
判断题: “造化无生”意味着道与生死无关。(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