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行香子 李会首问道》

时间: 2025-05-07 06:20:31

诗句

大道无形。

强立其名。

判五气融摄生成。

贯通六合,总括群灵。

本无情,亦无臭,又无声。

人悟勤行。

造化无生。

要灰心、杳杳冥冥。

不空不有,妙体纵横。

这真常,腾今古,独惺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20:31

原文展示

行香子 李会首问道
作者: 刘志渊 〔元代〕

大道无形。强立其名。
判五气融摄生成。
贯通六合,总括群灵。
本无情,亦无臭,又无声。
人悟勤行。造化无生。
要灰心杳杳冥冥。
不空不有,妙体纵横。
这真常,腾今古,独惺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主题围绕着“道”的概念展开。道是无形无象的,无法用言语来描述,却又是万物生成的根本。它贯穿天地,包罗万象,实际上是无情无味无声的存在。人们应通过努力实践来领悟这一道理。创造万物的力量是无生的,若想要追求道的真谛,就必须放下心中灰暗的疑惑。道既不空无,也不是有形的,它的妙用无处不在。这种真常的道理贯穿古今,唯有心灵清醒才能领悟。

注释

  1. 大道无形: 指“道”是无形无相的,无法被具体化。
  2. 强立其名: 强行给“道”起名,是对道的误解。
  3. 五气: 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代表着自然的变化。
  4. 贯通六合: 指道贯穿天地宇宙。
  5. 本无情,亦无臭,又无声: 说明道的本质没有情感、气味和声音,强调其无形无相。
  6. 造化无生: 指自然的创造是无生的,意味着道的存在超越生死。
  7. 灰心杳杳冥冥: 形容心中疑惑、迷茫的状态。
  8. 不空不有,妙体纵横: 道既不空虚,也不是具体的存在,具有深奥的普遍性。
  9. 真常: 指道的永恒不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志渊是元代的诗人,擅长道理和哲学的表达,作品多涉及道教思想,展现了其对自然和道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交融的时期,诗人通过“道”的探讨来寻找内心的平静与智慧,表达了对自然法则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行香子 李会首问道》是一首深刻而富有哲理的诗,诗人通过对“道”的探讨,引领读者思考存在的本质。在这首诗中,诗人首先揭示了“道”的无形与无相,强调了人们对“道”的误解。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许多人对生活、自然和宇宙的认识常常停留在表面,而刘志渊则通过对“道”的深入探讨,呼唤人们回归本源,理解事物的真正意义。诗中使用的比喻和形象化的语言,使得抽象的哲学思想变得具体而可感,读者在品味之余,能够引发深层的思考。

同时,诗人的用词简练而富有力度,表达出对生活的淡然态度和对智慧的追求。尽管道是无形的,但它又是贯穿一切的真理,诗人希望人们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感悟这一道理。整首诗在阳光与阴影之间,展现了一种深邃的哲思和清明的心境。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大道无形: 强调道的抽象性和不可捉摸性。
    • 强立其名: 表达对道的名相的限制。
    • 判五气融摄生成: 道的作用在于调和五气,促进万物的生成。
    • 贯通六合,总括群灵: 道的广泛性,贯穿天地万物。
    • 本无情,亦无臭,又无声: 进一步说明道的无形特质。
    • 人悟勤行: 提出实践的重要性。
    • 造化无生: 造化的本源即是道,超越生死。
    • 要灰心杳杳冥冥: 提醒人们放下内心的迷茫。
    • 不空不有,妙体纵横: 道的存在状态,既不是空无,也不是实有。
    • 这真常,腾今古,独惺惺: 道的永恒不变,贯穿古今。
  2. 修辞手法:

    • 比喻: “大道无形”比喻道的虚无。
    • 对仗: 诗句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节奏感。
    • 排比: 使用多个“无”的叠加,强调道的特性。
  3. 主题思想: 诗歌传达了对“道”的深刻理解,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超越表象,领悟事物的本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大道: 象征宇宙的真理与法则。
  • 五气: 自然的元素,象征变化与和谐。
  • 六合: 天地万物,象征整体性与统一性。
  • 灰心: 象征内心的迷茫与不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 “大道无形”强调了什么?

    • A. 道的具体性
    • B. 道的抽象性
    • C. 道的可见性
  2. 填空题: 诗中提到“本无情,亦无臭,又无声”,这说明道的__

  3. 判断题: “造化无生”意味着道与生死无关。(对/错)

答案:

  1. B
  2. 无形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道德经》:探讨道的哲学思想。
  • 王维的《鹿柴》:同样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诗词对比:

  • 比较刘志渊和李白在对“道”的理解上,刘志渊更偏向于哲学的抽象性,而李白则在诗中展现了道与个人情感的结合。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道教与中国文化》
  • 《诗词鉴赏与解析》

相关查询

侧犯 百花洲访南水上人 侧犯 奚苏岭先生书来讯我近况词以奉柬 侧犯 侧犯 次周清真韵 侧犯 寄弱侯 侧犯·林铁尊新刻半樱词见贻,即用集中与彊村蒿盦二公酬唱韵题寄 侧犯 赋水仙 侧犯 尾犯 立冬前一日,伯勤惠木瓜,持以饯秋,颇饶风味。笑拈此解,以代琼琚 尾犯 雁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三肘 溯流徂源 呵佛骂祖 韦字旁的字 鱼字旁的字 通侠 异动 良然 望其肩背 持论公允 擅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天经地义 矛字旁的字 驾肩接武 幾字旁的字 見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