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11: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11:42
南乡子
少日负虚名。问舍求田意未平。
南去北来今老矣,何成。
一线微官误半生。孤影伴残灯。
万里灯前骨肉情。短发抓来看欲尽,天明。
能是青青得几茎。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年轻时追求名声的虚幻与现实的无奈。年少时追求虚名,心中对住所和田地的渴望始终未能实现。如今南来北往,已是年老,心中感慨万千;一生因小官职而虚度,孤独的身影伴随着昏暗的灯光。万里之外,亲人的情感依然存在,但短暂的生活如同抓住那短暂的时间,天明之时又是新的开始,能得到几根青葱的希望呢?
作者介绍:元好问,字仲明,号天池,金末元初的诗人,擅长词曲,风格独特。他的作品多反映个人的情感体验和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该词创作于元朝时期,社会动荡与个人命运交织,作者通过个人经历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理想的失落感。
《南乡子》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回顾,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追求的虚幻。开头的“少日负虚名”引入主题,揭示了年轻时对名声的执迷,而“问舍求田意未平”则反映出生活中的无奈与未能实现的愿望。随着时间的流逝,诗人感受到岁月的流逝与自我价值的迷失,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反思。
“孤影伴残灯”勾勒出一种孤独的意境,仿佛在黑暗中独自思索人生的意义。对亲情的描绘则增添了一种温情的对比,虽有万里之遥,亲情依然存在。最后一句“能是青青得几茎”则带有些许无奈与期待,象征着对未来的期许与不确定性。
整首词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象深远,深刻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对理想的追求,留给读者无限思考的空间。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运用了对比、隐喻等修辞手法,通过孤独与亲情的对比,强调情感的深刻。
主题思想:反映人生的无常与对理想的追求,表达对过往的反思与对未来的期待。
诗中的“虚名”指的是什么?
诗人通过“孤影伴残灯”想表达什么?
“能是青青得几茎”中的“青青”代表什么?
答案:1.B;2.B;3.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