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30: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0:22
正梅风转溽,麦浪吹凉,晴泛吴桡。
未了寻幽兴,赋枇杷晚翠,一掬金抛。
五湖料理三亩,多事误青袍。
怅听水灯前,看山枕底,梦境苕苕。
萧条,旧兰若,问烟雨楼台,谁换南朝。
剩有苍黄壁,压颇黎万顷,断劫难销。
凄其五日情事,残醉虎山桥。
叹满地沧波,渔舟夜笛何处招。
梅花的风已经转暖,麦田上的浪花轻轻吹凉,阳光下的吴地小舟在水面上摇曳。
当我仍未满足于幽静的探索,赋予枇杷树晚秋的翠绿,如同抛出一捧金子。
五湖之畔,我耕耘的三亩田地,却因琐事而误了青衫。
我怅然地听着水灯前的细语,望着山边的枕石,梦境如烟般缥缈。
萧条的旧兰若,问问烟雨中的楼台,谁又替代了南朝的繁华?
只剩下那苍黄的墙壁,压迫着万顷的沧桑,难以消散的劫难。
在这凄凉的五日情怀中,残醉之际,我在虎山桥上感叹。
满地的波澜,渔舟的夜笛又向何处招引?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郑文焯(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因其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而受到赞誉。其作品多描绘江南水乡的风光,表现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乙亥年(即清代),诗人在西崦的石壁精舍中度过了一段时光,受到周围自然景观的启发,抒发了对旧游情境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忆旧游》是一首充满怀旧情绪的诗,诗人在短短的八句中,描绘了梅风、麦浪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富有诗意的氛围。诗中以“晴泛吴桡”开头,勾勒出江南水乡的美丽画面,使人仿佛置身于那轻柔的春风和碧波荡漾的湖面。
接着,诗人通过“未了寻幽兴”表达了自己对幽静之地的渴望,同时用“赋枇杷晚翠”来激发对生命的热爱。五湖之畔,三亩田的耕耘,反映出作者生活的简单与真实,但“多事误青袍”又暗示了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琐事与烦扰。这种矛盾感让人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不禁感到一丝惆怅。
“怅听水灯前”展现了一种静谧的思考,诗人在水灯的映照下,回忆起往昔的梦境,令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与无常。诗的最后几句则以“叹满地沧波”结束,仿佛是对人生无常的叹息,波澜壮阔的水面也象征着人生的跌宕起伏,渔舟的夜笛声让人心生向往与思考。
整体而言,诗的意境深远,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和对人生的哲思,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融,表达了作者对过往旧游的怀念,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吴桡”指的是哪个地区的船只?
a) 江南
b) 北方
c) 西南
d) 东北
诗人对往昔的情感主要通过哪些意象表现?
a) 水灯
b) 黄昏
c) 星辰
d) 风筝
“怅听水灯前”中“怅”的意思是?
a) 高兴
b) 感到遗憾
c) 感到愤怒
d) 感到惊讶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郑文焯的《忆旧游》和李白的《夜泊牛津》,两者均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但郑文焯更侧重于对旧游的怀念,而李白则体现了对家国的忧虑。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为对《忆旧游》一诗的全面解析,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